
(香港文匯網記者歐陽思柔 湖北報道)10月26日,第七屆「國家統一與民族復興研討會」在武當山下的湖北省丹江口市舉行,來自海峽兩岸從事台灣問題和兩岸關系研究的近百名學者專家與會。
針對當前複雜的台海局勢及外部干涉,與會專家一致認為,應充分利用新媒體平台、加強歷史教育,增強台灣青年認同;同時要整合外宣資源,加強國際傳播,營造有利於中國完全統一的國際輿論環境,更加鞏固兩岸走親走近的大勢。
推動文化交流 落實平等待遇
海峽兩岸關系協會副會長周寧會上致辭指,當前兩岸民間交流日益熱絡、經貿合作實現高質量發展、走親走近的大勢日益彰顯。對於解決台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他提出要緊抓中國式現代化發展機遇、共創中華民族綿長福祉;同時需要鑄牢民族共同體意識、守護民族共同家園;更要深化兩岸融合發展、攜手推進民族復興。
在對話環節,兩岸學者在「維護民族根本利益 共創民族綿長福祉」主題下,圍繞多個議題進行了深入研討和交流。
在研討中華民族共同體與民族利益問題時,專家學者們一致認同,培育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推進國家統一和實現民族復興的重要任務。兩岸應共同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加強在中華文化教育領域的合作,特別是在歷史教育和中華文化傳承推廣方面的合作。
專家學者們特別強調,增強兩岸交流與文化歷史傳承,必須積極應對「文化台獨」的影響,兩岸要推動各領域文化交流與合作,落實平等待遇政策,促進台灣同胞參與中華文化的傳承與創新,構建兩岸共同的價值觀體系。
用新媒體平台增強青年認同
對於拓展交流平台、增強青年認同,研討會認為,可通過創新教育方式和內容、更好利用新媒體和現代科技技術,創造更多兩岸交流的機會和平台。尤其面向青年一代,一方面要增強兩岸青少年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和文化自信,鞏固他們對共同歷史的認同基礎,進一步增強他們的民族、國家和文化認同;同時需要加深他們對統一有好處、「台獨」是絕路、外人靠不住的認識,引導他們自覺投身國家統一和民族復興的光輝事業。
未來應加大「中國統一」宣傳力度
關於國家完全統一的歷史進程,研討會建議在國際舞台上更加積極主動地通過國際外交和文化交流,展現國際法地位,堅決維護「一中」原則,反對任何形式的分裂行為,爭取更多國家和國際組織的支持。
專家們獻言,未來應進一步加大在國際社會對中國統一事業的宣傳力度,我們需要全面整合外宣資源、優化傳播策略,充分利用各類國際論壇和平台、廣泛傳播中國的統一政策、爭取更多國際組織和國家的理解與支持、營造有利於中國完全統一的國際輿論環境。
第七屆「國家統一與民族復興研討會」由中華中山文化交流協會、華中師範大學和湖北省海峽兩岸交流促進會共同主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