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人民幣跨境使用需求不斷上升,香港可進一步鞏固作為離岸人民幣中心地位。

(大公報記者 李信、倪巍晨)隨着人民幣跨境使用需求不斷上升,滙豐香港正式加入人民幣跨境銀行支付系統(CIPS)。分析指出,滙豐作為全球主要貿易融資銀行、全球跨境支付市場的主要參與行,加入CIPS後,將有助加速人民幣國際化,也可進一步鞏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及離岸人民幣中心地位。

滙豐亞太區聯席行政總裁廖宜建表示,滙豐香港加入CIPS,主因是客戶對人民幣交易解決方案需求與日俱增,且海外客戶在使用人民幣進行貿易和投資時更方便,有助降低成本。另有分析指出,愈來愈多大型銀行加入CIPS,顯示美元的霸主地位逐漸被「稀釋」。

滙豐銀行環球支付方案部全球主管Manish Kohli表示,滙豐香港成為CIPS系統直接參與者,對該行滿足全球客戶日益增長的人民幣國際貿易需求起到重要作用。未來將在參與者拓展、聯合宣介等領域持續深化合作,進一步擴大CIPS網絡覆蓋,推動跨境人民幣業務發展,為全球用戶提供更安全、更有效率、便利的跨境人民幣支付清算服務。

滙豐中國2015年加入CIPS

「滙豐香港加入人民幣結算體系,對人民幣的國際化和跨境支付具有重要意義。」內地經濟學家宋清輝分析,隨着中國經濟的穩健增長,愈來愈多國家或地區開始接受人民幣作為其交易和儲備貨幣。另一方面,企業透過CIPS進行跨境交易時,可直接使用人民幣進行結算,此舉將有效避免對美元、日圓等其他國際主流貨幣的依賴,可以跳過匯兌中間環節,進一步降低交易成本、規避外匯波動風險。

分析指出,滙豐中國早於2015年加入CIPS,渣打香港也是CIPS的直接參與者,但滙豐香港加入,反映市場對人民幣跨境服務需求巨大,且自行加入可更直接處理客戶要求,也反映人民幣在海外市場的使用有很大的成長空間,而美元主導全球支付的經濟基本面正在發生變化。同時,CIPS清算體系迅速發展,系統功能不斷完善,成為跨境人民幣清算的主渠道,預計會有愈來愈多跨境貿易及投資結算經CIPS處理。截至今年9月,CIPS系統的直接參與者共有153家,包括星展中國、德銀中國、東亞中國等。未加入CIPS的銀行有富國銀行、三和銀行、大華銀行等。

分析坦言,中國致力推廣CIPS,被外界視為替代全球主導的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支付系統的重要手段,特別是國際貿易緊張、美國對華制裁力度不斷加劇的情況下。從西方國家切斷俄羅斯銀行與SWIFT的聯繫一事可見,現時西方大國仍掌握主要世界金融的「話事權」,故中國要早作準備。

香港是人民幣國際化最佳試驗田

香港中小企經貿促進會會長黃達勝表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最具能力推動在離岸人民幣市場做大做強,且香港是內地開放金融市場和人民幣國際化的最佳防火牆及試驗田,有助穩步加速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

香港人民幣資金池規模穩步增長。據金管局數據,今年4月,本港離岸人民幣存款總額已突破1萬億元,為離岸市場全球第一。今年首7個月,離岸市場有約80%人民幣支付通過香港進行,比例創新高,突顯香港人民幣業務輻射全球的作用。

金磚探建跨境支付體系 加速去美元化

(大公報記者 張寶峰)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六次會晤24日在俄羅斯喀山落幕。「去美元化」被視為本屆峰會最重要議題之一,會後發布的《喀山宣言》對跨境支付體系建設有不少着墨,當中提出,「加強金磚國家金融合作。認識到跨境支付體系具有廣泛益處。期待在金磚國家支付工作組等機制下就此進一步探討。」

目前,美國紐約清算所銀行同業支付系統(CHIPS)是世界最大美元私營支付清算系統,處理全球約95%跨國美元交易。過度依賴單一支付系統存在安全問題。

國際關係學院經濟金融學院院長羌建新指出,《喀山宣言》按不同環節和要素對跨境支付體系作出處理,從支付貨幣、跨境支付的代理銀行網絡,再到金磚國家證券存託結算基礎設施,環節具體、從易到難,有着可操作性強、兼顧現實的舉措。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郭寒冰表示,香港可發揮金融基建優勢,加速金磚國家支付系統構建進程,精準識別和防範支付風險,使新系統穩定可靠。

責任編輯: 木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