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網記者 李望賢 深圳報道)深圳着力推動低空經濟發展,羅湖區率先出台區級低空基礎設施高質量建設方案,未來規劃建設100個起降點,全力打造載人、載物、無人機公共服務起降點「三張網」,開啟更多「低空+」場景。
根據《羅湖區低空基礎設施高質量建設方案(2024-2026年)》,羅湖將體系化構建低空起降設施體系,構建大型起降樞紐—中型起降場站—小型起降點的三級起降設施體系,支撐文旅觀光、空中交通、無人物流、公共治理、應急救援、醫療救護等全維度應用場景,到2026年,羅湖全區低空基礎設施規模達到100個。
其中文旅觀光類,依託東湖公園、翠湖文體公園等公園及各類公共文旅資源,布局文旅觀光類載人起降點,聯動戶外、商貿、珠寶、婚慶、體育等綜合消費場景。空中交通類,盤活既有的直升機起降點,開通市內、城際商務包機和常態化空中交通航線,謀劃布局文錦渡口岸等跨境直升機起降點。應急避難臨時類,依託具有室外體育場或其他開敞空間的學校布局應急避難臨時起降點,建立多方協同聯動保障機制,支撐應急場景下的直升機、無人機等起降及人員、物資轉運任務。到2026年,載人飛行起降設施達到32個。
即時配送類,在「五大商圈」布局即時配送商圈起降點,輻射周邊公園、景區,布局即時配送末端節點(智能起降櫃),構建「1+N」即時配送網絡。到2026年,載物飛行起降設施達到48個。
對不同類別、不同能級和規模的起降點,羅湖採用政府(國資)投資或市場化投資的建設運營模式,其中對全區低空經濟發展具有核心支撐作用的樞紐類載人起降點,以及醫療救護類、應急救援載人起降點原則上由政府(國資)投資建設,作為公共設施向各類運營主體開放。
一般的載人起降點新建或改擴建項目、醫療物流類、生產性物流類、即時配送類起降點、無人機公共服務類起降點,由運營企業自投自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