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經民聯建議十招打造北都區「雙循環」物流中心 發揮洪水橋地理優勢 建全球供應鏈服務集聚區

2024-10-24 03:23:25 香港
●經民聯建議在洪水橋構建北部都會區「雙循環」跨境物流中心。圖為洪水橋鳥瞰圖。資料圖片
●經民聯昨日發布「 構建北部都會區『雙循環』跨境物流中心研究報告」。香港文匯報 記者涂穴 攝

新一份施政報告貫徹落實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提出系列措施鞏固提升香港三大國際中心地位。為配合落實施政報告鞏固提升香港國際貿易中心的政策方向,經民聯昨日發布「構建北部都會區『雙循環』跨境物流中心」研究報告,提出十項政策建議(見表),包括在洪水橋構建北部都會區「雙循環」跨境物流中心,建立全球供應鏈服務集聚區,打造國家跨境電商「外循環」支點等,以鞏固提升香港的國際航運貿易中心地位,加速香港由治及興,助力國家高水平對外開放。●香港文匯報記者 黃子龍

經民聯主席盧偉國昨日在記者會上表示,中國是全球最大製造業大國和貿易大國,構建跨境物流中心對於國家進一步高水平對外開放,具有戰略意義。因此經民聯就如何發揮香港的獨有優勢,構建北部都會區「雙循環」跨境物流中心提出十大政策建議。

經民聯副主席林健鋒指出,在國家推動高水平開放的情況下,我國的電商業不但需要「內循環」的物流樞紐,更需要與「內循環」相連接的「外循環」跨境物流中心,以聯通內地和國際資源。他指出,香港是發揮「外循環」支點作用的最佳地點,而洪水橋在地理上具有北連深圳灣、西連香港機場的交通優勢,大有條件扮演支持內地企業「走出去」的物流樞紐。

利挺內企「走出去」

他建議,香港應考慮在洪水橋規劃打造一個全球供應鏈服務集聚區,可在區內提供土地、稅務等優惠支持政策,爭取更多內地及國際優質供應鏈服務企業落戶,大力扶持初創企業及中小企業推動供應鏈服務創新,同時發揮香港法律、會計、投資、保險、航運等專業服務優勢,吸引更多內地及海外公司使用香港物流公司作區域配送。

經民聯副主席梁美芬表示,近年跨境電商產業在大灣區發展一日千里,眾多大型跨境電商企業已落戶大灣區,面對跨境電商對於物流、專業服務、資金融通等愈來愈多的需求,有必要進一步發揮香港、深圳前海、珠海橫琴的優勢,共同打造港珠澳橫琴物流生態圈,實現港珠澳三地跨境物流「同城化」的同時,與香港的「雙循環」跨境物流中心形成協同效應。

經民聯副主席吳永嘉表示,發展電子商貿是世界趨勢,亦是香港發展成為國際貿易中心重要的一環。他建議政府加強產業引領和支持力度,包括進一步強化香港貿易發展局在推動跨境電商的角色和功能,如完善智能商貿配對平台「商對易」和提供「掃碼易」服務,以及延長貿發局「內地發展支援計劃」,協助企業開拓「企業對顧客」的跨境電商市場等,為港企提供更大支持。

建議打造成跨境電商平台

經民聯秘書長陳祖恒表示,發展跨境電商產業,需要各種電子商貿平台配合。香港在跨境電商產業上的一大不足,在於缺乏規模較大的電子商貿平台以及大型的電商企業,令香港不少消費者主要還是通過內地或海外的平台購物。他建議特區政府積極鼓勵和支持本地企業發展電子商務,更多政策優惠支持本地企業打造更多電子商貿平台,並發揮香港金融優勢,與銀團合作打造香港自主品牌的跨境電商平台。

經民聯副秘書長陸瀚民表示,推進跨境數據在大灣區互聯互通,是深化內地及香港數字經濟合作的重點。他建議,政府應盡快協調推動建立粵港澳大灣區數據平台,推進粵港數字基礎設施的對接、互認、互聯、互通和標準化,建立灣區內統一的數據分類審核制度,以及規範對流動性數據要素的審核要求及監管標準。

經民聯研究報告十項建議

●主動規劃創新機制,在北部都會區內的洪水橋打造全球供應鏈服務集聚區

●與粵港澳大灣區其他城市合作,強化規則銜接、機制對接,爭取實現港珠澳三地跨境物流「同城化」

●擴建粵港跨境冷鏈聯運基地,完善香港轉口食品的檢驗機制

●建立粵港澳大灣區數據平台,推進三地數字基礎設施的對接、互認、互聯、互通和標準化

●推出更多支持本地企業設立電子商貿平台的政策優惠

●加強法規保障,制訂網絡安全和消費者權益保障的法律

●建議中央將香港定位為「絲路電商」的國際合作平台,支持港企把握國家「絲路電商」合作先行區的機遇

●進一步強化香港貿易發展局在跨境電商發展上的作用和功能,同時爭取國家擴大《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商品清單》的覆蓋門類及提高交易限額

●打造香港電商購物節,推動兩地電商合作

●優化貿易環境,以創新、專屬、專項方式研究試行各項通關措施

讀文匯報PDF版面
評論(0

0 / 255

顯示更多...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