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她是無數底層貧苦女孩中的一個:曾嚴重缺失基礎教育,如今在讀博士,北歐訪學;幼年父母雙失,獨自飄零,如今有朋相伴,被愛環繞;曾因矮小貧苦而自卑,如今陽光明朗,內核強大;她如雜草般強韌,野蠻生長,加速完成自我成就和階層躍遷。這個自稱「小小」的女孩將自己的經歷寫成了一本書——《小小浮浪人》,該書由重慶出版集團於今年出版。近日,小小接受香港文匯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寫作過程痛苦而掙扎,「通過寫作一遍遍看見自己,撫平過去的傷痕,一遍遍愛上自己。」她希望讀者能夠從書中找到共鳴,「每個人都可能經歷類似的困難,但只要有勇氣和力量,就能走出困境。」 ●文:香港文匯報記者劉蕊、實習生 楊玉涵 圖:《小小浮浪人》作者供圖
人生如海浪 起伏不定
小小本名「武秀秀」,她的網絡ID名是「小小浮浪人」,書的名字也是《小小浮浪人》,小小告訴記者,「取名『小小』,是因為名字叫秀秀,粵語發音和小小有點像,另一方面也是因為自己不高,整個人小小的。」而提到浮浪,就會想起海浪起伏不定的情景,「我覺得人生也是這樣,我們有時在高峰,有時在低谷,有時只能隨波逐流」。
28歲的小小一直都是在風浪中前行的。幼時跟隨打零工的父親在城市漂泊,就讀於打工子弟學校,13歲被迫輟學,15歲父親意外離世,她做過餐廳服務員、網吧收銀員、擺過煎餅攤,18歲開始自考,獲得了專科、本科學歷,後考取香港理工大學,完成了碩士學業,如今博士在讀,並於2023年8月以交流學者身份前往芬蘭學習。
小小的故事,被很多媒體報道過。但讀完這本書可以發現,《小小浮浪人》是作者對自己的「剖白」,可以說是把自己毫無保留地呈現在讀者面前。寫作時,小小也會有所顧慮,擔心讀者對她書中提到的一些行為進行惡意評價。比如偷單車交學雜費和因為太餓了在宿舍裏找吃的。但她認為,這些都是她在那個年紀,在當時所處的環境下必須要做出的選擇,也是她成長的一部分。
駱駝獅子赤子 小小成長三部曲
小小用了兩個多月完成了這本書的寫作。她白天寫論文,晚上花兩到三個小時寫書。「寫這本書的過程非常痛苦。因為過去那些事情是我不想碰的,我也很少去回憶。寫作迫使我去不斷回憶,還要把細節都寫出來,整個過程對我來講就是寫多少遍就哭多少遍。」
本書以「駱駝」「獅子」「赤子」的結構展開。精神三變是尼采在《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提出的一個概念,以三種生物:駱駝、獅子、赤子來比喻人類精神的變化。小小覺得這三種精神形態是對她成長歷程的描述。「提到駱駝,大家想到的就是,乾旱炎熱的沙漠,背負着沉重的貨物,一步一步地走着,被動地接受;獅子則是勇敢、果斷、鎖定目標決不放棄;赤子時期,人們保持着孩子般的心態,擁抱變化和可能性。」
有人將《小小浮浪人》稱為中國版的《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但小小認為兩者有很大的不同。小小說:「在《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中,家庭的力量是把主人公往回拽的,而我的家庭則是把我推向了社會。」小小看過《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後,與主人公最大的共情之處就是她會躲在房間裏幻想未來。「我小時候痛苦的時候也是這樣呆在空房間裏,一個人可以呆上好幾個小時,幻想未來,這種幻想能夠讓我短暫地逃避當時的痛苦。」
寫作對小小而言是一個療癒的過程,「過往的事情在沒寫下來之前只是一段回憶,一個痛苦的感受,但當我把它寫下來的時候,它就變成了一塊石頭,再把石頭重新凝聚,變成了鑽石。」小小說寫作的過程就是把回憶進行藝術改造的過程,「那些痛苦不再是壓在你心頭的那塊原始的石頭,反而更像一種鑽石,或者稀有金屬。」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