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記者周傾芫)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也是魯迅先生誕辰143周年。為紀念這一重要時刻,第十五屆魯迅青少年文學獎香港賽區頒獎禮於今日(19日),亦是魯迅先生的逝世紀念日,在香港大學陸佑堂舉行。頒獎禮吸引了眾多香港學校及青年學生參與,共同慶祝這一文學盛事。

香港特區政府勞工及福利局副局長何啟明,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九龍工作部副部長祝小東,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香港立法會議員、「愛國主義教育工作小組」組長李慧琼,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副董事長王凱波,魯迅文化基金會代表周景欣,香港立法會議員容海恩,九龍地域校長聯會主席郭文坤,香港島校長聯會主席詹漢銘,新界校長會副主席郭婉琪,油尖旺民政事務處助理專員嚴卓晞等主禮嘉賓出席活動。
今年的比賽分為寫作比賽與書法比賽兩大類,共吸引4563名香港學生及青年積極參賽。比賽繼續分設母語組及非母語組,充分展現了香港「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
在致辭環節,魯迅先生長孫、魯迅文化基金會會長兼秘書長周令飛作視像致辭他讚揚了本次比賽展現出的文學風采和青春活力。他鼓勵參賽學生以比賽為契機,不斷提升文學素養,並期待他們在未來的文學道路上取得更多成就。

何啟明肯定了魯青獎比賽和遊學結合的形式,希望魯青獎未來帶更多香港青少年去內地參觀交流,祝願同學們享受比賽。

李慧琼提及近日出台的新一份《施政報告》中一系列關於愛國主義教育的措施,強調這些措施為香港愛國主義教育注入了新的動力,提升了市民的愛國情懷。她還提到,今天的文學獎活動也是一種很好的愛國主義教育方式,能夠激勵年輕人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和關注。

王凱波在致辭中表示,魯迅先生是追求真理、無私無畏的代表,他的精神力量激勵着一代代學子。他呼籲年輕一代要從熱愛中國語言文字開始,關心身邊人,堅持文學寫作,不斷完善自我。
圓桌論壇環節邀請了多位業界人士就「從魯迅精神談文化認同與愛國主義」展開討論。論壇主持人、世界漢語教學學會常務理事、香港教育大學中國語言學系施仲謀教授認為,應該把對魯迅的認知融入到平時的創作中。香港大學教育學院院長楊銳分享了魯迅先生的幾點教育思想,包括「立人」理念和對文化傳統的重視。香港中文大學中文語言及文學系教授崔文東回顧了魯迅先生的思想演變過程。香港藝術發展局文委會主席、香港中國通訊社副總編輯、香港作家聯會執行會長羅光萍則強調學習中華文化要從內心出發,感謝組委會為青少年提供了文學熏陶的機會。麗澤中學校長李潔明鼓勵參賽學生成長為負責任、敢於發聲、參與社會事務的好青年。可風中學前助理校長、香港教育大學客席講師朱崇學認為,魯迅作品可以完善品格和人生,值得年輕人學習。
獲獎者代表分享了自己的參賽感受。非母語參賽者Jana獲得寫作及書法二等獎,她說自己原本沒想到會得獎,但通過比賽她意識到只要努力就能實現目標,如今對自己充滿信心。另一位獲獎者Palisoc表示,雖然競賽內容並不複雜,但要答得完美並不容易,準備競賽讓他更深入地了解了中華文化和中國人的民族性格。
毛筆和硬筆二等獎獲得者、香港中文大學大一學生張濠鵬分享了參賽體會。他感謝組委會提供的平台,讓更多人了解魯迅先生的文學作品和愛國情感。張濠鵬引用《熱風•四十一》中的話語,強調每個人都應該在自己的領域內發光發熱,傳承中國傳統文化。

現場觀眾也表達了自己的感受。來自明愛莊月明中學的中六學生李兆豐認為,在有着百年歷史的香港大學陸佑堂舉辦這次魯迅青少年文學獎頒獎典禮,是意義非凡的。他表示現如今自己的學校亦非常重視中華文化的傳承,在校園就可以學習到詠春、書法、茶藝等中華文化。
來自蘇浙公學的黃老師榮獲「最佳指導老師」稱號。黃老師在獲獎感言中分享了她對寫作的獨到見解,強調了「無招勝有招」的教學哲學。她今次報名了魯青獎青年組的比賽,和她的學生們一起參賽,她認為寫作不僅僅是技巧的堆砌,更是情感和思想的自然流露。
典禮上還有由歷屆參賽者組成的「青語同學會」帶來的年度活動分享總結。她們在分享中提到,通過一系列的文學交流和參觀活動,不僅體驗到了中國文學與文化的獨特魅力,還結識了許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書法評審老師招明對參賽同學們的作品給予了高度評價,她對學生的未來充滿了期待。寫作評審老師康一橋則報告了本次比賽收到的作品數量4563件,創下了歷屆之最。參賽者來自200多所學校,其中不乏非漢語背景的學生,這為比賽增添了多元化的色彩。他指出,魯迅的作品一直是文學創作的靈感源泉,其深刻的社會批判和人文關懷激勵着無數文學青年。

在典禮的尾聲,香港優才及專才協會副理事長、香港青少年知行書院創始人沈燕玲代表比賽組委會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致謝辭。她向在座的所有專家、校長、青年團體領袖、學生、老師及家長表達致謝,認為沒有他們的參與,比賽無法取得今天的成就。在講話中強調了文學對於個人成長的重要性,她提到,「通過文字,我們能夠感受到生活的溫度、拓展人生的深度和寬度。」沈燕玲還指出,今年的主題積極響應與《施政報告》和愛國主義緊密相關的主題,讓孩子們學習歷史,了解中華,領略傳統文化之美,培養青少年家國情懷,共繪香江未來。
同樣表達致謝的還有承辦單位大公文匯集團全媒體中心總編輯黃曉敏。他回憶起2021年初引進魯迅青少年文學獎的歷程。他表示,通過這一平台,旨在搭建一個展示才華的舞台,讓香港的學生、老師和學校成為主演。他期望魯迅青少年文學獎能在香港生根發芽,未來推向國際。
本次比賽由魯迅文化發展中心、魯迅青少年文學獎組委會指導,魯迅青少年文學獎香港組委會主辦,香港優才及專才協會、大公文匯全媒體新聞中心承辦,九龍地域校長聯會、香港島校長聯會、新界校長會、香港教師會、粵港澳大灣區中小學校長聯合會、馬相伯天俞教育基金會、九龍青年聯席會議為合辦機構,香港青少年知行書院為執行機構。
隨着頒獎典禮的圓滿結束,明年的比賽和活動已經在籌備之中,主辦方歡迎更多的文學愛好者加入這場文化盛宴。在這個充滿激情和創造力的舞台上,每一位參與的學生都有機會展現自己的才華,書寫屬於自己的文學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