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應對社會對多元人才日益增長的需求,香港中文大學宣布,將於2025/26學年開辦3個新的學士學位課程,包括人體運動科學與健康研究、公共人文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其中人體運動科學與健康研究預計招收20人,當中5名學生可申請與北京體育大學合辦的雙學位課程,在中大和北體大各修讀兩年,北體大會為學生提供運動康復知識,先進的運動設施及國家級體育訓練,學生畢業時會獲得兩所學府的學位。


中大表示,人體運動科學與健康研究課程為學生提供人體運動科學、教練、運動健康和運動康復以及科研等範疇的跨學科學習體驗。課程涵蓋兩個領域:人體運動科學探索人體運動科學在整個生命周期中的原因和後果,包括預防和治療導致運動障礙的急性和慢性病症;健康研究則着重發展和應用基於運動的預防干預原則以進行健康管理和康復。該課程提供雙學位選擇,相關學生會於第一及第四年在中大修讀,中間兩年於北體大就讀。中大教育學院副院長、體育運動科學系教授沈劍威表示,有關學生在港取得專業認證後,到內地執業將會容易得多。
公共人文學由中大現有的文化管理,及文化研究兩個課程合併組成,旨在培養新一代的文化界專業人士,學生將加深對文化、文物和藝術的理解,提升與公眾溝通及協作的能力,並發展研究技巧、文化觸覺、媒體素養、策展和政策制定能力,讓人文學科的知識與價值融入大眾生活,以支持社會各種文化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課程預計招收37名學生。
中大文學院副教授鍾珮琦表示,文化研究學系本身已有碩士課程,加上兩科不少學生均對彼此課程感興趣,認為合併可增加學習資源。學系自去年起多次向學生、校友及業界人士諮詢合併建議,普遍學生表示支持。

另外,由中大工程學院及理學院合辦的材料科學與工程學課程,旨在讓學生全面認識先進材料及其創新應用,內容涵蓋跨學科的科學知識與工程技能。課程設計着重於教授新興材料及其具備的新功能,包括納米材料、能源材料、電子材料、智慧材料、生物材料等,以應付先進材料領域對科學家與工程師的殷切需求,目標每年招收20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