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江鑫嫻 北京報道)從成都到廣州,再到南京,火爆的演唱會場面,引發超多話題討論的刀郎,再次收穫無數各年齡段粉絲。有內地媒體評論指,刀郎演唱會正日益成為一種「文化現象」。著名文化學者、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張頤武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記者訪問時表示,從20年前的爆火到隱退,再到復出,「隱士復出」的故事對觀眾而言是有吸引力的。另外,多年來,刀郎從全國各地的民間文化中汲取資源,歌曲主題得到了升華,風格獨特。如今刀郎的粉絲群體涵蓋了老中青三個年齡層。吸引中老年粉絲回歸的同時,曲中微妙複雜的人生況味也引起了年輕人的共鳴,滄桑感吸引着許多新的受眾入場。
二十年前,歌手羅林以藝名「刀郎」發行個人首張音樂專輯《2002年的第一場雪》,一時間紅遍大江南北,隨後逐漸淡出公眾視野。2023年7月,「蟄伏」十年的刀郎帶着新專輯《山歌寥哉》歸來,再次一夜爆紅,其中歌曲《羅剎海市》更是刷屏多個音樂平台。
聽的是情懷 追憶的是青春
「刀郎的歌以朗朗上口為人們所熟知,有些作品寄託了對人生的感悟和感慨,想必這也是他的歌吸引人之處。」張頤武告訴記者,當年,幾乎所有人的車載音樂中都會播放《2002年的第一場雪》,很多人成了刀郎的粉絲。如今,刀郎強勢復出,吸引不少老粉再次追捧。時隔20年,當熟悉的旋律再次響起,熟悉的感覺也回來了。他們聽的是情懷、是故事,也是回憶和青春。

歌風獨特吟誦真善美
「刀郎從全國各地的民間文化中汲取資源,歌曲主題得以升華,音樂風格更加豐富。過去他唱的是人生的一種感慨、感傷,現在唱的是對世事的觀察、諷刺、觀望,對人間世態的體味、觀察。」張頤武表示,去年的《羅剎海市》就引起了非常大的震撼。這首歌表現出社會對於一些風格不同、具備獨特思考角度的作品有強烈的興趣。關於它的議論其實也是人們對於社會的思考,內裏不乏對於公平公正等真善美的追求。這種渴望是永恒的,這首歌正是在這一點上觸發了人們的共鳴,成為了獨特的大眾文化現象。此後,不少強度較高的新歌,吸引粉絲持續關注,這種關注在其舉辦巡迴演唱會時達到了頂峰。

關於「刀郎現象」成功的關鍵因素,上海師範大學副教授姚明廣亦撰文提到,獨特的音樂風格、深刻的社會批評、高度的自我認知和表達、與社會共鳴等因素,共同塑造了「刀郎現象」,使得他的音樂作品不僅在藝術上受到認可,更在社會上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年輕歌迷與刀郎相見恨晚 「演唱會經濟」不容小覷
大數據給今次刀郎演唱會南京站觀眾「畫像」,除了半數的中老年觀眾外,「80後」「90後」人群佔比超30%,「95後」「00後」人群佔比20%。
「95後」「00後」又在聽什麼?年輕歌迷喜歡刀郎的原因各不一樣,許多人是通過網絡才知道刀郎的,他們與刀郎相見恨晚,認為「音色很有特點,很滄桑,歌詞也很好懂,很有共鳴感。」有的年輕歌迷覺得,刀郎就像一個鄰居,搬個凳子坐你旁邊,講他的經歷和他的故事。「他唱的歌不矯情,每個人身上可能發生的愛情故事,都被他唱出來了。」

還有人認為,刀郎音樂中蘊含着對傳統文化的呼應與創新,一些作品汲取了民間音樂的元素,以現代方式進行演繹,既是對傳統音樂文化的一種傳承,也是在新時代背景下的創新發展。
有評論稱,刀郎的作品裏,有激情四溢也有深邃雋永,有親情、愛情、友情,有對人生哲理的思考,總有不同的角度契合着大眾的情感需求。這或許是刀郎的演唱會受到各年齡段人群追捧的重要因素。
另外,「演唱會經濟」也爆發出不容小覷的能量。8月30日晚,刀郎線上演唱會超過5,300萬人次在線觀看,超6億次點讚,打破了周杰倫此前創下的視頻號直播紀錄。演唱會還帶火了刀郎的故鄉四川資中縣,帶來短期的旅遊熱潮。

國慶假期刀郎的廣州演唱會,有超過2.4萬名觀眾現場觀演,其中廣州本地觀眾約佔26.8%,北京、上海、成都等省外城市觀眾約佔36.7%。演出票房收入破千萬,再度展示了演唱會這個「行走的GDP」的無限潛力。數據顯示,演唱會拉動文旅消費的槓桿率高達1︰11.6,尤其是對周邊交通、住宿、餐飲等消費能起到強大的帶動作用。
草根逆襲引共情 樂評人:刀郎如「酒神」
去年7月,刀郎攜新專輯《山歌寥哉》重回大眾視野,掀起現象級的反響。如今,他的巡迴演唱會再度爆火。對此,有樂評人表示,十年才開線下演唱會,有前幾年專輯的支撐,刀郎擁有龐大的群眾基礎。另有業內人士表示,刀郎現場演唱極富激情,觀眾可感受他對歌詞的新追求。
樂評人、青年作曲家田藝苗此前在參加「向東兩萬六千里:一起談刀郎」活動時表示,刀郎正在成為一個有理想抱負的音樂藝術家,樂隊裏有越來越多的民間音樂人,使他不僅創造了音樂,也創造了文化現象。她說,「刀郎最吸引我的部分並不是創作,而是他作為表演者的才能,他的現場演唱極富激情,甚至能看到酒神精神,這在國內是不多見的。同時也能在他的新專輯裏聽到他對歌詞的新追求。」

樂評人郭志凱表示,刀郎擁有龐大的群眾基礎。「大家在演唱會上唱到哭,是因為想到漸行漸遠的青春,找到共鳴才會流淚。」他表示,2013年之後刀郎隱居在蘇州,用了6年時間研究全國各地的民樂。後來《山歌寥哉》爆紅,讓非常多來自民間的「刀迷」,掩飾不住對其音樂的喜歡。「他本身就是草根逆襲的勵志故事。」他回憶,最早刀郎在新疆做音樂,自掏腰包做了專輯《2002年的第一場雪》。沒有上過音樂學院,不屬於大唱片公司,但熱愛音樂的夢想不變,這也為刀郎博得了許多粉絲的共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