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浩鳴 全國政協委員 立法會議員
行政長官李家超將於10月16日發表新一份施政報告,不少人希望香港能乘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東風,推進改革拚經濟、謀發展、惠民生。特區政府敢於擔當、善作善成,以一項項具體實際行動推動香港發展。如何更好地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挑戰,是社會普遍關注的焦點議題之一,特區政府須制定應對人口老化問題的《安老事務藍圖》,以完整規劃部署未來工作,改善長者生活質素,亦為經濟民生發展創造新機遇。
過去一年,特區政府努力改善醫療、育兒、交通、房屋等民生工作,成績有目共睹。政府推出「社區客廳」、「在校課後託管服務計劃」等措施,取得不俗成效。「社區客廳」去年12月18日以試點形式率先於深水埗推出,為當區的劏房戶提供共享廚房、飯廳等生活設施,以及小朋友的功課輔導、興趣班和集體活動的公用空間,為一部分基層家庭提供了方便。「社區客廳」在深水埗的試點取得成功,基層家庭得到實實在在的幫助,社會普遍認同和支持。
今年7月起,「社區客廳」進一步拓展至土瓜灣、紅磡等劏房戶較集中的社區。在校課後託管服務則為一部分基層家庭解決了照顧子女的問題,讓家長得以外出工作,尤其是對單親家庭,會有較大的幫助。截至今年5月底,合共有超過2,600名學童受惠。
積極發展銀髮經濟安老產業
如何更好地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挑戰,同樣是社會普遍關注的焦點議題之一。新一份施政報告,特區政府應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趨勢,未雨綢繆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挑戰。
根據特區政府的統計數字,2021年長者人口佔總人口的比例已升至近20%。根據估算,大概到2040年,全港差不多每3個人之中就有1位長者。人口老齡化對社會經濟民生將會產生多方面的影響,值得政府多加重視,積極應對。
隨着醫療科技進步,以及生活條件的大幅度改善,人類的平均壽命不斷延長,人口老齡化已是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共同面對的問題。包括內地各省市在內,全世界有許多地區在應對人口老齡化挑戰方面作出了多方面努力,也已經累積了一些經驗,其中有不少值得香港借鑒。比如一些國家和地區積極發展銀髮經濟和安老產業,將人口老齡化的問題轉化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機遇,創造了就業機會,亦改善了長者的生活質素,經濟和社會效益顯著。
把人口老齡化視為經濟機遇
香港應更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問題,不要把長者視為社會的包袱,不能把老齡化視為經濟民生的「拖後腿」因素,而應該從積極角度,有效整合社會資源,把應對人口老齡化視為經濟民生發展的新機遇,讓社會能夠更正面地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問題。
鑒於應對人口老齡化問題涉及醫療、衞生、社會福利、勞動力資源、經濟發展和貧窮問題等多個範疇,屬於跨政府部門的事務,政府應安排一名司長或副司長級別的官員負責統籌,應對人口老齡化,制定《安老事務藍圖》,全面規劃工作理念、願景和方針,繼而再落實到每一個範疇,一件事一件事腳踏實地地做,讓香港能夠妥善應對人口老齡化挑戰。
民生無小事,行政長官李家超十分關注改善民生,致力讓市民享受實實在在的政策紅利,社會各界從許多政策中都能切實感受得到。期望新一份施政報告在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問題取得突破,更好地體現對長者的承擔。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