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張弦)南區居民主要依靠巴士、小巴出入社區,或前往地鐵站,然而南區交通經常出現路面擠塞、排長龍等候車輛等問題,民建聯調查發現,有三成受訪者認為,巴士及小巴班次的安排不能滿足需求,超五成人認為有待改善,僅一成人認為可以滿足需求。香港文匯報記者昨日於繁忙時段在南區區議員的帶領下,在黃竹坑站外的巴士、小巴站訪察市民候車情況,現場所見約有數十名市民排長龍輪候小巴或巴士、記者亦試搭巴士前往香港仔方向,需等候約十分鐘,中途路過兩架滿客巴士後才成功上車。民建聯建議透過改善巴士班次、優化小巴或巴士路線及興建香港仔隧道主要轉乘站等,提升公共交通運輸效率。
記者昨日於6時的下班放學繁忙時段在南區區議員黃才立、劉毅的帶領下,訪察市民在黃竹坑站外巴士、小巴站的候車情況,從黃竹坑站一出站,記者變在橋上看到有數十名市民等候前往華富、華貴、葛量洪醫院等方向的巴士、小巴,記者走近巴士、小巴站,只見現場有多條候車長龍,隨着車輛的到來,市民緩慢向前移動,粗略估計需要約5架小巴才能將所有候車市民載走。黃才立向記者表示,除了這個地方,華富、華貴、田灣、香港仔巴士總站,在早上繁忙時段亦有見到出現等車人龍,對此民建聯認為需要改善。其後記者嘗試在另一個巴士站嘗試搭巴士前往香港仔方向,該巴士站、小巴站輪候人數較前一個車站少,但記者發現到達該站的巴士、小巴大多數是滿客或接近滿客狀態,雖然不斷有不同路線的車輛到站,但市民仍然需要等候較長時間才能上車,記者昨日等候約十分鐘,中途路過兩架前往香港仔方向滿客巴士,之後等候到第三架接近滿載的巴士成功上車。
民建聯南區支部昨日公布336名受訪者對南區公共交通工具服務質素的調查意見,南區區議員張偉楠表示,調查發現超過六成受訪者主要乘搭巴士,三成受訪者主要搭乘小巴,可見市民較多以巴士及小巴出行。至於巴士及小巴的班次安排,三成受訪者表示不能滿足目前需求,超五成受訪者表示有待改善,僅一成受訪者表示可以滿足需求。對於常乘公共交通工具服務態度、公共交通清潔程度方面,分別有近兩成和一成受訪者表示不滿意。
社區幹事甄智健指出,進行調查時,有居民反映在返工和返學高峰時間,經常無法上車,許多受訪者表示,由於巴士班次不足,經常需要等下一班車,等待時間長達15至20分鐘,導致經常遲到上班或上學,不僅影響了日常生活,也增加了通勤壓力。
立法會議員陳學鋒建議,短期內應透過改善巴士班次、優化小巴或巴士路線、增設來往南區到地鐵站的路線等,以提高交通運輸效率;中期應該興建香港仔隧道主要轉乘站;長期則希望盡快落定拍板南港島綫(西段)的方案,讓華富、香港仔、田灣的居民可以搭乘地鐵出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