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8月15日舉行活動紀念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79周年。

南京市科睿小學二年級學生章若初為大家講述抗戰老兵手印的故事。 新華社

當日,活動在紀念館的「三個必勝」展廳舉行。上午9時,參加活動的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後代代表、青少年學生代表、大學生志願者代表等高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隨後,全體人員觀看短片《受降倒計時》。

在紀念館「三個必勝」展廳的尾廳,有一面米黃色砂岩質地的弧形牆面,上面排列着648個鮮紅的手印。這些手印的主人有個共同的名字——中國抗戰老兵。活動現場,南京市科睿小學二年級學生章若初為大家講述了抗戰老兵手印的故事。「是這些抗戰老兵用生命換來了今天和平的生活,我們要努力學習,把祖國建設得更加美好。」章若初說。

對南京大屠殺倖存者群體而言,「8·15」是光明重來的日子。截至目前,南京侵華日軍受害者援助協會登記在冊的在世倖存者僅剩32人。倖存者老人日漸年邁,越來越多的倖存者後代成為傳承歷史記憶的主力軍。

當日,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夏淑琴的外孫女夏媛、曾外孫李玉瀚也來到活動現場。2022年,夏媛、李玉瀚成為首批「南京大屠殺歷史記憶傳承人」。14歲的李玉瀚雖然是傳承人中年齡最小的,但已經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當了好幾年小小講解員。

「別看他年齡不大,但他知道心疼太婆,也深知歷史傳承的責任。」夏媛說,外婆年紀越來越大了,耳朵也聽不清了,眼睛也看不清了,她希望我們可以代替她去作證,讓更多人知道這段歷史。

紀念館外,參觀者排起長隊。「這是南京的傷痛,也是民族的記憶。我們會記住歷史,並在和平的今天更加珍惜當下的生活。」一位參觀者說。

(來源:新華社)

責任編輯: 之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