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般申請者平均等5.5年 長者一人申請者平均候3.7載
香港住屋問題正在逐漸改善,香港房屋委員會昨日公布,截至今年6月底,過去12個月獲安排入住公屋的一般申請者,平均輪候時間5.5年,較上季縮短0.2年,當中長者一人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亦縮短0.1年,平均輪候為3.7年。房委會解釋,受惠於公屋提前上樓計劃下的長青邨和業旺邨分階段提早落成,加上入住新界區公屋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相對較短,有助消化公屋申請。未來陸續有新公屋項目落成、多個居屋計劃和綠置計劃項目入伙,房委會相信公屋平均輪候時間今年下半年會維持平穩,甚至輕微下調,有信心公屋綜合輪候時間在2026/27年度將回落到平均輪候約4.5年的目標。◆香港文匯報記者 王僖
房委會昨日公布,今年第二季獲編配入住公屋的一般申請約7,000宗,是自2022年第三季以來,獲編配宗數最多的季度,當中獲編配的長者一人申請佔約900宗。同季獲編配的配額和計分制下的非長者一人申請約為500宗。另外,因應房屋署打擊濫用公屋的成效,以及隨着房委會多個資助出售單位項目相繼落成入伙,住戶陸續入伙並騰出其公屋單位,可供編配予公屋申請者的翻新公屋數目維持於較高水平。
隨着2024/25年度在屯門、東涌和新界北,以及2025/26年度在觀塘、古洞北、粉嶺北、上水等地區均有不少新公屋供應,加上30,000個簡約公屋單位於2025年初開始陸續落成,整體公營房屋供應會持續顯著增加。
房屋局:每0.1年下跌都得來不易
特區政府房屋局局長何永賢昨日在社交平台回應最新公屋輪候數字,她表示隨着未來整體公營房屋供應提升,公屋平均輪候時間長遠而言會呈下跌趨勢,但在過程中仍會有波動。她說:「公屋平均輪候時間每0.1年的下跌都得來不易,背後都有房署不同組別同事的共同努力,是一個非常龐大的團隊合作體現。」
她表示,今次錄得平均輪候時間縮短0.2年,不單是因為有新的公屋單位和資助出售單位落成,讓申請者可以早日入住以及加快了公屋單位的流轉,還有賴同事多管齊下的努力,包括落實行政長官於2022年施政報告提出的公屋提前上樓計劃,讓長青邨、業旺邨合共2,100多個單位可分別提早9個月和5個月讓公屋申請者提前上樓,以及大力打擊濫用公屋,以收回單位,盡快翻新再作編配等。
她表示會繼續努力,確保寶貴的房屋資源用得其所,蒐集證據,認真審視每一個懷疑濫用公屋的個案,整個房署團隊會多管齊下,努力推進,讓有需要的市民可以早得一日得一日,盡快上樓。
公屋聯會倡調整出租與資助出售屋比例
公屋聯會總幹事招國偉昨日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第二季獲編配公屋單位(包括一般家庭及非長者一人申請者)是近年的新高,成績值得肯定。
他建議特區政府在進一步改善公屋平均輪候時間後,可以調整出租與資助出售房屋的比例,增加市民購買資助房屋的機會,騰出公屋單位予更有需要的人。
議員建議增綠置居單位供應
立法會議員、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委員會委員梁文廣指出,特區政府增加公屋供應的多方面措施開始見效。「今年第二季7,000個新增公屋單位,有約2,000個是回收並重新分配,包括綠表上樓公屋戶交回單位,以及收回被濫用公屋。」他希望特區政府再接再厲,同時建議增加綠置居單位供應,讓更多有經濟能力的公屋戶上車,騰出公屋單位,多管齊下令公屋輪候時間保持平穩下降。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