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大仙是水浸重災區,其中龍翔道(上圖)和黃大仙中心北館(下圖)都是水浸黑點。香港文匯報記者黃艾力 攝
◆民建聯促請政府更新現有名單。香港文匯報記者張弦 攝
水浸黑點摘錄

極端天氣愈發頻繁,即使香港的渠道防洪力高,亦敵不過去年9月世紀黑雨而出現多區嚴重水浸。民建聯於今年5至6月巡查各區水浸情況,找出91個水浸或有潛在水浸風險的黑點,當中以九龍城區最多佔13個,黃大仙區及離島區亦分別有12個及10個。鑒於91個水浸黑點中有13個屬私人場所,民建聯建議特區政府檢視及研究私人場所管理人的防洪責任,訂立清晰防洪指引。民建聯同時建議仿效內地設立水浸預警通報系統,提早通知當地居民,盡早作準備,以防發生危險及減少經濟損失。 ◆香港文匯報記者 張弦

民建聯昨日舉行記者會,公布調查發現的香港各區水浸黑點情況。立法會議員李世榮表示,91個水浸黑點是由區議員及地區幹事實地搜集得出,被列為黑點的地方主要是出現雨水超過排水系統負荷、河道及海水倒灌、雨水湧入商戶或屋苑,以及沙泥樹枝堵塞渠道引致雨水積聚地面等情況。水浸黑點主要集中在九龍區,共有45個,新界區有38個,港島區則只有8個。

歡迎官員巡視 更新名單防洪

被問到為何渠務署統計全港只有4個水浸黑點、民建聯調查卻有91個時,李世榮指雙方對水浸黑點定義有所不同,「特區政府定義黑點時可能更科學化,用工程方法計算,民建聯則是寧濫莫缺。」

他強調,並非無緣無故列出黑點,是親眼看到出現水浸情況才納入,「政府應該去觀察我們發現的地方,看是阻塞物還是系統導致去水不及。」

李世榮建議特區政府諮詢區議會,檢視和更新各區水浸黑點名單,及早部署及規劃防洪工程,避免雨季時再次出現嚴重水浸,並為水浸黑點及早計劃應急與緊急疏散方案。

籲做短期措施 以解水浸之急

對於特區政府發展局正全速推展雨水排放系統改善工程,工程最快2028年竣工,李世榮建議特區政府先進行短期暫時性防洪措施,例如加建水閘、護土牆與路面集水溝,以及於河堤旁安裝檔水板等。

他同時建議在更多渠口堵塞的黑點加裝沙井水位檢測預警設施,並持續檢視和優化緊急應變隊伍的運作,提升巡查及清理排水系統的效率。

他又讚揚內地氣象部做得很好,會在出現極端天氣時透過短信提醒用戶未來或有強降雨,要做好準備。他建議特區政府應結合天文台預報系統,更準確和快速地評估水浸風險,並設立通報系統,以盡快通知有關地區居民。

他續說,91個水浸黑點中,有78個屬政府管理,其餘13個屬領展及港鐵公司等私人管理,建議特區政府檢視及研究私人場所管理人的防洪責任,例如日出康城停車場個案,「政府作為地主,相關部門借出土地時可將指引加入租借條款中,明確列出責任人需要作出什麼措施,並提供技術協助提升私人場所的排水能力,保障市民安全及其財產。」

民建聯指,現時特區政府的排水系統可應付至2050年的天氣,但擔心工程「追不上」氣候變化,因此希望政府申請撥款要有前瞻性,將標準提升到可應付2060年至2070年的天氣。

水浸黑點概覽

港島 8個 

九龍 45個 

新界 38個 

總數 91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