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網記者 張帆 上海報道)由上海博物館、埃及最高文物委員會聯合舉辦的「金字塔之巔:古埃及文明大展」19日在上海博物館正式開幕。即日起至明年8月17日,來自埃及的492組788件古埃及文明不同時期的珍貴文物將在上海靜候全球觀眾,共同探索自史前到希臘羅馬時期三千年的古埃及文明面貌。


今年恰逢中國和埃及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10周年,本次展覽中國國家文物局、埃及旅遊和文物部共同指導,超過95%以上的文物為首次來到亞洲,其中包括了薩卡拉考古遺址出土的諸多埃及最新考古成果。成為有史以來全球最大規模、亞洲最高等級的古埃及文物出境展。埃及最高文物委員會秘書長穆罕默德·伊斯梅爾表示,展覽為全世界人民,特別是中國人民,打開了一扇窗,以洞悉古埃及文明和古埃及人在科學、工程、藝術等領域所取得的卓越成就。中埃合作辦展的舉措促進了不同民族、文化和信仰之間的親近。這些展覽也是埃及文化和考古遺產面向海外的絕佳旅遊宣傳。

埃及法老大門「迎賓」
這幾日來到上海人民廣場,就能看到一尊2.4米高的古埃及法老雕像矗立在上海博物館門口。這尊來自埃及盧克索博物館(Luxor Museum)的雕像,主角是古埃及第十九王朝法老Merneptah(內地稱「麥倫普塔」),在他的家鄉,這尊雕像同樣承擔着在博物館門口迎賓的職責,據了解,這也是埃及博物館的習俗之一。Merneptah拉美西斯二世的第13個兒子。法老雕像頭戴頭巾,額頭上飾有象徵王權的聖蛇徽標,展現出新王國時期工匠的精湛技藝。為了確保文物的安全,首次將文物放在室外展出的上海博物館特別為這位法老配置了玻璃罩。
除了在門口安放古埃及法老雕像,上海博物館一樓的三個展廳全部騰出,在總面積達3000平方米的展陳空間中,通過展覽敘事、文物陳列與數字技術,為觀眾打造別具一格的沉浸式觀展體驗。展覽通過「法老的國度」「薩卡拉的秘密」「圖坦卡蒙的時代」三個版塊展開獨立敘事,回顧被大河滋養的悠長歲月,追尋神話與現實世界的交織經緯,洞察古埃及文明的整體面貌與歷史細部,從不同角度解讀古埃及文明的深邃內涵。


最新考古成果首展
古埃及人將定都孟菲斯作為其歷史的開端。它是聖地,也是一段回憶,更是在這二者基礎上一段真實的思想史。薩卡拉正是整個孟菲斯墓區最重要的環節——這是被古埃及人沿用最久的古老墓地,有3到13王朝的15座金字塔,也是貴族墓葬、動物木乃伊埋葬極其密集之處。2020年,薩卡拉的考古新發現,包括修建於公元前600年的貓女神神廟遺址及貓神祭司地下合葬墓穴中的完好遺存等,被列為當年世界十大考古發現之一。

本次展覽特設「薩卡拉的秘密」板塊,將首次系統公布埃及考古隊在薩卡拉地區展開自主考古以來取得的重大發現,追尋信仰實踐的漫長軌跡,包括神聖動物崇拜、貓神巴斯泰特的供奉和貓神祭司喪葬習俗等,解讀薩卡拉作為復古之都的文化意義。同時,這一展廳還將「青少年友好」納入設計原則,降低展櫃和陳列帶的高度,設計可觸摸的文物模型,動態演繹貓神的一體雙面,並營造一處蒙太奇的貓神聖殿,以期通過虛實結合的場景引發觀眾遐想。

首推出寵物專屬夜場
值得一提的是,正值首屆「上海之夏」國際消費季啟動之際,上海博物館還聯動多部門圍繞展覽推出豐富多彩的文旅活動。最引人關注的,莫過於將首次推出《博物館奇「喵」夜》。鑒於貓和貓神在古埃及文化中的獨特地位,加上本次展覽中有諸多「喵星人」元素,因此,自7月27日起,每周六晚上,上海博物館將先後推出10場夜場,允許觀眾攜帶寵物貓一同參觀展覽——這在全球綜合類博物館中尚屬首創。

此外,上海還將推出上博號遊輪「從尼羅河到黃浦江 」、往返上海博物館兩個展館的雙層巴士,「開往古埃及」上博地鐵專列等,並同期開發了免費小遊戲《埃及貓神廟》和上千款文創產品,打造海陸全景式看展新體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