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記者戚紅麗 鄭州報道】“保險 + 期貨”的金融支農模式,在過去8年被連續寫入黨指導“三農”工作的中央一號文件。作為積極踐行“保險 + 期貨”支農模式的特色示範項目,“定心丸農民安心計劃”(下稱“定心丸計劃”)自2022年夏在陝西省延安市延長縣試點啟動至今,已在陝西、河南的兩個試點得到較好驗證,幫助參加項目的農民有效應對農產品價格波動等風險,在推動農村金融創新方面作出了有意義的嘗試。
“定心丸計劃”由中華思源工程基金會和鷗鷺學社聯合海外學子、華人華僑共同發起,攜手國內金融界等界別的專業人士,與地方政府、行業協會、期貨公司、央國企等多方合作聯動,打造“保險+期貨+公益”模式,籌集公益資金承擔農戶保費,賦能農民可持續發展,助力鄉村產業振興。
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已有30餘位留學青年加入該計劃,充滿蓬勃朝氣的海外學子正以國際視野和專業性不斷為鄉土貢獻力量。
發起人馬知耀描述“定心丸計劃”的願景稱,該計劃凝聚了海內外愛國群體的共識,各方各界共同攜手,幫助農戶抵禦市場風險。
陝豫試點有效運行 聯動強大金融力量
2022年夏季,“定心丸計劃”首次在紅色蘋果之鄉陝西省延安市延長縣試點。該項目與延長縣政府、縣婦聯、長江期貨公司等開展合作,聚焦蘋果種植農戶,保障當地支柱產業。主要由海外學生組成的執行委員會率先赴當地進行實地考察調研,選定200位受助農戶參與蘋果“保險+期貨”的保險保費。同時,以長江期貨牽頭的金融專業團隊負責向農民宣傳抗風險知識與普及相關內容,在解決投保困難問題的同時,讓更多農戶初步了解並運用市場工具來保障收入。該項目有效結合海外學子與金融專業人,賦能農業農村,使農民獲益。
陝西試點有效運行一年後,2023年,該計劃在河南省桐柏縣成功實施試點項目,除桐柏縣政府外,還引入了中糧期貨、中信建投期貨、招商期貨、華安期貨、華泰期貨等5家期貨公司,及深圳宇澤公益基金會和凱豐公益基金會。“定心丸計劃”項目執行團隊李潤露、張暢介紹,在河南的試點針對種植花生脫貧戶群體實施,創新聯動了企業級、省市級、國家級公益資金,探索出一條“保險+期貨+多級公益資金”聯合支農的新模式,為桐柏革命老區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助力鄉村振興增添了一份力量。作為“定心丸計劃”參與方之一的深圳宇澤公益基金會秘書長郭俊玲表示:“我們深刻認識到金融服務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意義,發揮社會組織的積極作用,精準發力,配合有關部門和機構,滿足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戶和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特色化差異化的金融服務需求。”
計劃負責人透露,下一步將在繼續保障兩個試點良好運行同時,推動在河南省蘭考縣的試點落地。中證焦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已表達了通過合適方式參與項目實施、用資本市場專業性創新服務重點幫扶地區的意願。
海外學子積極投身鄉村振興
在試點運行兩年多的的過程中,“定心丸計劃”以脫貧戶為核心,不僅為農民提供了有效的風險管理工具,幫助農民應對農產品價格波動等風險,保障了農民的收入穩定;同時,促進了金融資源向農村地區的配置,推動了農村金融創新;此外,通過海外學子與國內金融專業人士的合作,該計劃還培養了一批具有金融專業性和社會責任感的青年人才。
“定心丸計劃”的三大特點在運行中也得到較好體現:一是“補上再補”,即在政策補貼基礎上,進一步承擔農戶的保費自付額,吸引更多農戶能夠參與到“保險+期貨”中來,獲得保障;二是“育上再育”,通過開展抗風險知識宣傳活動,提高農戶對保險市場風險管理工具的認知,幫助他們更好地適應新型農業和現代化農業發展的要求,提升獲得穩定收入的能力;三是注重“長期影響”,持續探索金融賦能農村農民的更多可能性,不斷創新和完善項目模式,為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長期支持。
“鄉村振興戰略需要金融服務創新和人才支持,要錨定建設農業強國目標,堅持新思路、新視角、新力量,發揮專業性、融合性、創新性,為加快建設農業強國而努力奮鬥,”“定心丸計劃”核心成員李潤露對記者表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