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媒體曝光了一項令人震驚的行業亂象:部分罐車在完成煤製油等化工類液體的運輸任務後,未對罐體進行徹底清洗,便直接裝載並運輸食用油。
要知道,煤油罐車在運輸煤製油等化工液體後,罐內往往會殘留幾千克到十幾千克不等的煤製油。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副教授朱毅對此表示,煤製油主要是碳氫化合物,其中含有的不飽和烴、芳香族烴、硫化物等成分影響人體健康,可能導致中毒。
臨床症狀可能多樣 也可能不被察覺
朱毅接受採訪時表示,煤油罐車裝食用油對人體的健康損害可能來源於二價鎘、無機砷、六價鉻、無機汞、鉛等重金屬,也可能源於苯、甲苯、二甲苯、甲醛、多環芳烴、鄰苯二甲酸酯類塑化劑等,這些污染物中有一些脂溶性的,比如塑化劑在食用油中高效溶解。
她表示,這些或多或少、或單一或組合的各式污染物,在人體內長期緩慢積累後,會干擾正常生理功能,對消化系統、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心血管系統、免疫系統、生殖系統都能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傷,臨床症狀多種多樣,可以隱匿不被察覺,也可能致癌、致畸、致突變。
例如,煤製油中的化學物質可能影響人體的代謝過程,導致胰島素抵抗等異常代謝現象,進而引發肥胖、糖尿病、脂肪性肝病等代謝性疾病。長期攝入被污染的食用油會導致血脂升高,增加血液粘稠度,促使血管壁出現粥樣硬化斑塊,從而增加冠心病、高血壓、腦梗死等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此外,部分化學物質可能通過血腦屏障進入大腦,影響大腦皮層和海馬體區的功能,導致注意力不集中、反應遲緩等神經系統症狀。煤製油中的某些成分如苯或氨基苯等,具有潛在的致癌性,長期攝入可能增加患癌風險。
涉事油多流向餐飲供應鏈企業
據媒體報道,涉事企業為食用油的生產加工企業,屬於整條產業鏈的中游位置,向上對接進口油料作物與油料種植的上游公司,向下便是包裝運輸、銷售等下游環節。
它們的油主要通過兩種方式流通到消費端。一種是以散裝賣給客戶,這些客戶通常是中小型的食用油分裝工廠,生產桶裝食用油再賣給消費者;或者是需求量較大的食品加工企業和餐飲服務企業。另一種則是直接包裝成桶裝食用調,以自有品牌通過渠道和經銷商賣給個人或企業消費者。
涉事企業下游客戶中有不少做的是餐飲供應鏈的生意,從公開招標信息來看,其生意涉及高校食堂、各大農貿市場、食品廠等。
(來源:中新健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