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文化和旅遊產業賦能城市更新現場交流活動在佛山市禪城區舉行。(記者敖敏輝 攝)

(香港文匯網記者 敖敏輝)以中環街市為代表,香港在城市更新中開展的保育與活化工作,讓城市文旅煥發新生機。內地亦在大規模開展創新探索,當中不少地方借鑒了香港的先進做法。7月3日至5日,2024年文化和旅遊產業賦能城市更新現場交流活動在佛山市禪城區舉行,來自廣東、江西、河南、重慶、四川等地的城市文旅負責人,圍繞城市更新與文旅融合,介紹相關做法和經驗。活動上,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發布了全省文化和旅遊產業賦能城市更新十個優秀案例,其中9個來自粵港澳大灣區城市。

深港澳重要歷史源頭 深圳南頭古城入圍

深圳與香港一河之隔,人文交流和往來密切,在歷史街區和建築的保育與活化中互相借鑒,又結合本地特色推出不少創新做法。此次十大優秀案例中,深圳有兩例入選,分別是南頭古城和大鵬所城。

近年來,內地加大了對歷史建築的活化與保育工作。圖為香港學生在佛山南風古竈。(記者敖敏輝 攝)

其中,南頭古城曾是嶺南重鎮,亦是深港澳地區的歷史源頭,古城內保存有多處文保單位、歷史建築。通過微改造,南頭古城做足「繡花」功夫。一方面修舊如舊,重現街區特色風貌;另一方面,導入創意辦公、文化展覽、休閒商業、品質公寓等多元業態,提升片區持續更新活力。此外,南頭古城通過舉辦深港城市\建築雙城雙年展、時尚藝術展、友誼書展、深圳設計周、深圳灣藝穗節、音樂生活節等多個城市級藝文活動。如今,南頭古城已是國家文旅融合創新發展典範、國家級旅遊休閒街區、深圳首批特色文化街區之一。

佛山古鎮「微改造」惠及居民

佛山同樣有兩個項目和片區入圍十大優秀案例,分別是佛山古鎮和佛山美陶灣文化創意產業聚集區。其中,佛山禪城區祖廟街道的「佛山古鎮」,形成了城市更新視野下歷史文化街區突圍的模式。比如,禪城區啟動燎原路任圍內街巷提升項目,通過社區「微改造」,滿足群眾居住需求。期間,項目先後完成304棟新「傳統民居」的外立面修繕、25棟文物保護單位包含全面修繕和外立面修繕。任圍內街巷提升項目充分尊重街區原生態居民文化和建築原有的格局,通過開闢公共文化空間,開展場景式街區治理,讓歷史文脈在街區街角得以延續。如今,佛山古鎮被納入佛山城市形態提升重點區域,是省、市級特色小鎮培育對象,2021年8月入選全國特色小鎮50強榜單。

位於佛山禪城的美陶灣,老舊工業區獲得成功改造,成為大灣區旅遊休閒地和文創聚集區。(記者敖敏輝 攝)

十大優秀案例中,唯一不是來自大灣區的是潮州古城,其擁有全國首批夜間文化和旅遊消費集聚區和首批國家級旅遊休閒街區等城市名片,初步打造成為集文物保護與文化體驗、文化創意、旅遊休閒、特色文化商業等功能為一體的文物博覽區、文化展示區、古城生活區和旅遊商業區,文物保護成果有效地惠及當地民眾。

據悉,本次活動由文化和旅遊部產業發展司指導,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佛山市人民政府主辦,佛山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佛山市禪城區人民政府承辦,廣州市荔灣區人民政府、佛山市南海區人民政府協辦。

責任編輯: 之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