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古生態園是中國最大的汗血馬展示基地。(記者李陽波攝)

(香港文匯網記者 李陽波)「這就是傳說中的汗血寶馬啊,跑起來就像旋風一樣,又酷又颯。」隨着畢業季和暑假的到來,新疆旅遊市場也進入到暑期旺季,位於新疆烏魯木齊鯉魚山公園西北的新疆古生態園,最近每天均迎來大批遊客。來自上海,第一次近距離見到汗血馬的遊客張小姐,剛剛走進馬場,便被眼前群馬奔騰的場面所震撼。據悉,作為中國最大的汗血馬展示基地,新疆古生態園每年吸引遊客超200萬,成為新疆文化旅遊「名片」之一。野馬集團副總裁、文旅集團總經理熊濤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希望未來與香港在馬體育賽事和馬文化的交流上能有更多的合作,一起攜手把馬產業推向更高水平。

野馬集團副總裁、文旅集團總經理熊濤展示新疆古生態園收藏的名畫。(記者李陽波攝)

胡楊硅化木展示千年強勁生命力

據介紹,始建於2005年的新疆古生態園,是內地唯一的硅化木、隕石、古胡楊保護基地和最大的汗血馬展示基地。這裏不僅有硅化木380多棵,數量之多、規模之大堪稱全疆之最。同時擁有世界名馬品種18種,馬匹400多匹,其中汗血馬300多匹,馬匹的數量和種類為全國領先。

走進新疆古生態園,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猶如「石陣」的硅化木林。這些巨大粗壯的硅化木與恐龍同處一個時代,雖現在依然有樹的外觀,但實際上卻早已石化。「這些硅化木生長於侏羅紀時期,因為自然災害而被深埋入地底,最終經過長時間的演變形成了化石。」據生態園工作人員介紹,早在6500萬前,胡楊就已經在新疆的土地上生長扎根,它們的生命力極其頑強,既能抵擋40度以上的烈日,也能耐得住零下40度的嚴寒,再加上其抗風沙、耐乾旱,耐鹽鹼,被新疆各族人民稱為「沙漠的守護神」。

長達56米,距今已有1.3億至1.95億年歷史的硅化木。(記者李陽波攝)

在眾多的硅化木中,最引人關注的是一顆56米長,因為太長只能「躺」着展示的硅化木。「它也是全國最長的硅化木之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胡楊的根繫可以扎到地下100米汲取地下水,其自身還有一套神奇的代謝自我「保健」功能,因而被人們形容為「生而一千年不死,死而一千年不倒,倒而一千年不朽」,這些硅化木也成為研究新疆地區中生代地質歷史時期古地理、古氣候演化的重要依據。

新疆古生態園汗血馬基地進行了的傳統「搶羊」馬術表演。(記者李陽波攝)

馬術表演展示民族特色傳統文化

穿過硅化木林,一聲聲駿馬的嘶鳴聲依稀傳來,在野馬集團副總裁、文旅集團總經理熊濤看來,這可能是世界上最動聽的聲音之一。「汗血馬學名阿哈爾捷金馬,原產於土庫曼斯坦。」對於「汗血寶馬」名稱的由來,熊濤表示,由於汗血馬的皮膚較薄,奔跑時血液在血管中流動容易被看到。再加上馬的肩部和頸部汗腺發達,出汗後局部顏色會顯得更加鮮艷,給人以「流血」的錯覺,因此稱之為汗血馬。

女騎手英姿颯爽。(記者李陽波攝)

每天中午,新疆古生態園都會有一場馬術表演,而這也是最受遊客喜愛的項目之一。「我們的騎手都是自己培養的民族騎手,來自柯爾克孜、哈薩克、維吾爾、回、塔吉克等族。除了多元展示汗血馬的雄姿和靈動的特性,我們還加入了一些民族傳統馬術項目。」熊濤舉例指出,比如哈薩克族的「姑娘追」,展示的就是傳統哈薩克族男女在日常生活中相知相戀的一個過程。「女孩一旦有了心儀的男孩,她就會騎着馬用她的鞭子在男孩身上抽打來表達愛意,情投意合後兩人就會合騎一匹馬。」熊濤表示,這個項目有效展示和保護了哈薩克族族的傳統文化,也給廣大遊客帶來更好的旅遊體驗。

新疆古生態園汗血馬基地吸引了眾多遊客。(記者李陽波攝)

希望與香港有更多交流與合作

多年來,汗血馬基地接待了來自香港的眾多遊客。「我國香港在世界馬產業中佔據着重要位置,也發揮着巨大的作用。」熊濤希望通過未來兩地更多的交流,與香港相關機構有機會攜手合作,共同發展我國的馬文化和馬產業。此外,作為「一帶一路」的文化交流大使,熊濤也希望通過汗血馬,把沿線的不同民族、不同文化連接起來,進行傳承和發揚。

責任編輯: 張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