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濟寧大地,處處涌動着高質量發展的熱潮,展現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強大韌性與旺盛活力。
寧德時代1.1GW第三批國家大型光伏基地項目暨時代綠能兗州一期250MW光伏發電項目併網;新能源船舶製造基地,第一條80米躉船於上半年下水;華勤高端橡膠新材料產業園將打造全球領先的橡膠產業高地,預計今年年底實現一期投產;新加坡金鷹集團、萊賽爾纖維項目簽約落戶濟寧市魚台縣……一大批支撐高質量發展的新項目紛紛落地,一大批具有牽動性、標桿性的大項目好項目開工建設,一大批質量優、能級高的外資項目逆勢布局,濟寧招商引資實現了歷史性突破。1至4月,全市新簽約10億元(單位:人民幣,下同)以上合同項目44個,新開工項目144個。

長久以來,工業一直是濟寧的立市之本、強市之基,門類涵蓋國民經濟工業大類41個行業中的38個,建成工程機械、生物醫藥、紡織服裝、專用汽車等國家級產業基地,9個產業集群獲評省「十強」產業「雁陣形」集群,擁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486家、「四上」企業10344家、上市企業14家。而製造業則逐漸發展成為濟寧的優勢產業,規模大、類目全、家底厚、動力新。

近年來,濟寧堅定製造強市首位戰略不動搖,大力發展高端裝備、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醫藥、節能環保「231」先進製造業集群,持續做好優質企業培育工作,形成了雄厚產業基礎和競爭實力,工業「壓艙石」分量愈發凸顯,濟寧工業經濟持續釋放高質量發展澎湃動力,底色更亮,成色更足。

建設製造強市蓄勢產業騰飛。擴投資、抓技改、上項目,精準幫扶、助企攀登,實現鏈條式增長、集群化壯大、方陣型崛起,製造業稅收增長31.4%。招大引強推動產業「聚鏈成群」,寧德時代、日本小松全球智能製造、山東重工大型礦山設備智造、長城新能源工程機械等項目簽約落地,引領先進製造業「雁陣高飛」。數字經濟蓄勢而發,兩化融合賦能提升,推動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摘得國家級千兆城市和國家級信息消費示範城市兩頂「桂冠」,數字核心產業營收增長17.5%,「上雲用數賦智」走在全省前列。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濟寧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真正讓新質生產力為經濟發展提供更強動力。今年以來,重點實施1000個技改項目,加快造紙、橡膠、食品加工、紡織服裝等傳統產業數字化、智能化改造。加力突破新能源汽車、稀土和碳材料、工業母機等新興產業,全市國家級、省級「專精特新」「單項冠軍」「瞪羚」企業達到942家,高新技術企業達到1821家。

與此同時,濟寧把大抓產業、大抓開放、大抓招商作為全市首位戰略和轉型必由之路,深化實施招商引資突破年「一條主線」,聚焦招大引強、補鏈強鏈、前沿高端「三大主攻方向」,突出先進製造業、數字經濟、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現代農業、現代服務業「六大領域」,強力實施外資攻堅、外貿提質、園區躍升「三大行動」,取得了許多「變不可能為可能」的重大成果。不僅如此,濟寧堅持深挖優勢,精準靶向招引,強力推動重點產業「聚鏈成群」,對19條核心產業鏈逐條論證,「一鏈一策」制定發展「全景圖」「路線表」,生成補鏈延鏈強鏈項目416個,全力推動先進製造業做大做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