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色桶」是最常見的回收設施。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劉明)垃圾徵費「先行先試」計劃期間進行的問卷調查反映各持份者都希望加強回收設施和配套,特區政府環境及生態局在提交立法會的文件中表示,今屆政府正加大力度提速加強回收配套,現時各處的廚餘收集點已大幅增至超過1,100個,並正加強在公共屋邨安裝智能廚餘回收桶,預期全港屋邨今年8月全面安裝有關設施。在政府加強回收措施下,現時每日整體廚餘回收量達260公噸。

文件表示,環保署在食物工場、街市、熟食中心、批發市場、醫院、政府設施、大專院校、學校午膳供應商、酒店、商場、公共屋邨、私人屋苑等廚餘量較多的處所設收集點,數目由2022年中約170個大增5.5倍至現有逾1,100個。

同時,該署2022年底差不多由零開始在公共屋邨安裝智能廚餘回收桶,至今全港已有八成即171條公共屋邨安裝605個智能廚餘回收桶,預計8月全港所有屋邨也完成安裝。署方又於去年底開始透過環境及自然保育基金,資助大型私人屋苑安裝智能廚餘回收桶。同時,環保署開始為地舖食肆試行收集廚餘,包括在食環署管理的垃圾站和餐廳密集區域設食肆廚餘收集點,並在政府場所如「綠在區區」、垃圾站、公眾街市設公眾廚餘收集點等,全力擴大廚餘回收網絡。

透過上述措施,家居廚餘回收量已由2022年7月時每日僅1.4 公噸,大增至現時每日約55公噸,增幅約38倍,整體廚餘回收總量由2022年每日135公噸增至現時約260公噸,增幅約一倍。

特區政府並提速提效加強回收和源頭減廢,如持續擴展社區回收網絡「綠在區區」,收集點由2022年7月約160個增至現約有220個。去年中,環保署亦陸續在50個公共屋邨設「綠在區區」回收便利點,覆蓋約120萬人口,至今有45間已開始營運,預計全港公共收集點數目於8月增至約500個。

「綠在區區」去年收集超過26,000公噸回收物,較2022年約20,300公噸升約三成。政府亦計劃訂立具共同法律框架的生產者責任計劃條例草案,並陸續制定相關附屬法例,推進涵蓋塑膠飲品樽和紙包飲品盒、電動車電池、汽車輪胎和鉛酸電池等各項生產者責任計劃,以提高有關廢物的回收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