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建「15分鐘社康圈」。(記者郭若溪攝)

(香港文匯網記者 郭若溪)「5年前去看病幾乎不會考慮社康,現在是優先考慮社康。」5月23日,記者從深圳市衞健委獲悉,最新統計顯示,目前深圳已有926家社康機構遍布各社區,基本形成「15分鐘社康圈」。90%以上的居民步行不超過15分鐘,至少可找到一家社康機構,安全感、親切感滿滿。

越來越多港人北上就醫。(記者郭若溪攝)

隨着港澳同胞、外籍人士越來越多聚居深圳,深圳的社康服務也更具「國際範」。在港人聚居的大前海片區,深圳建立了3家港澳居民健康服務中心,提供國際保險跨境結算。深圳市衞健委還攜手大灣區醫療集團,建立「港式」全科醫學培訓體系,已培訓金牌醫生128名、金牌護士119名,覆蓋福田、寶安、南山、鹽田和大鵬等5個區(新區)。

2023年,深圳社康機構的診療人次佔全市總診療人次的38.32%,其中,全市85.5%的高血壓門診、79%的糖尿病門診服務由社康承擔。2020至2022年,深圳社康承擔的基本公衛服務連續3年在全省排名第一。

1996年,深圳在全國先行先試,率先開展社區健康服務,首批19家社康中心開始試點。28年來,社康機構的數量從19家到926家,其服務也從「打打預防針」發展到疾病診療、康復護理、臨終關懷、健康管理……形成一個便利、便宜、高效、數字化、一體化的網絡,為2000多萬深圳人的健康「兜底」,從根基上推動深圳醫療衞生從「以治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轉變。

社康就醫優惠力度大

2023年,深圳社康的診療量較2022年增幅32%以上,社康逐步成為了深圳人就醫的首選,優惠力度越來越大。

深圳醫保部門推出參保人統籌報銷制度,居民選擇一家社康與醫保賬戶綁定後,去社康看普通門診時,報銷比例高達75%。退休人員、60周歲及以上的居民,還有更低的折扣。

患者在社康推拿。(記者郭若溪攝)

家住福田區濱江新村的鄭伯(化名),今年65歲,患有2型糖尿病多年,每月要注射3支胰島素。「一支胰島素43.2元,在三級醫院,我的個人賬戶要交19.44元;在社康,我簽訂了家庭醫生協議後,個人賬戶只要給4.71元。」這樣一來,一個月能省下44.19元,一年就是530多元。

除此之外,社康掛號時收的診金—診查費也便宜得多,「像東園社康中心主任馬濤這樣的副主任醫師,我看過,在三級醫院是33元,比他更高一級的主任醫師在醫院是50元。」而在社康,不管醫生什麼職稱,診查費一律10元。

責任編輯: 趙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