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蔡競文)特區政府在2017年12月公布《香港智慧城市藍圖》,「智慧出行」是其中重要的一環。根據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應科院)委託德勤中國進行的《香港網聯自動駕駛汽車(CAV)發展研究》顯示,香港在建立協作創新的網聯自動駕駛汽車(Connected & Autonomous Vehicles,CAV)生態圈方面擁有巨大潛力。德勤中國管理諮詢香港策略與轉型服務領導合夥人陳煒華表示,CAV技術在香港有廣泛的應用潛力,包括可應用於公共交通、長者和殘疾人支援、旅遊及酒店業、物流及供應鏈等領域。
陳煒華進一步指,要CAV生態圈有健全發展,不僅依賴於清晰的發展目標和應用領域,還需要上游科技和研發參與者、中游汽車製造商、服務提供者和教育機構,以至下游分銷商和用戶在內各CAV價值鏈持份者的合作和支持。
該報告是根據政策與法規、基礎設施、研發能力、人才供應、資金渠道和商業化等生態圈促進因素,全面分析了行業領先市場的關鍵成功要素,以探索香港CAV行業的未來發展路徑。
倡公私營合作 增人才供應
報告參考了5個在地理特點和CAV行業發展階段上與香港相似的市場,包括韓國、荷蘭、新加坡、英國和美國,該研究指出成立CAV專責監管機構和建立健全法規框架的重要性。該研究亦顯示,發展高度互聯的數碼基礎設施和加強研發能力對擴大CAV的應用至關重要。此外,除了通過促進公私營合作和學術機構與業界合作以增加人才供應外,為CAV生態產業提供充足的資金對推動行業發展和鼓勵私人投資亦甚為關鍵。
因政策與法規聚焦於制定明確的指導方針和創造有利於行業協作的環境,該報告建議成立跨界別專責委員會,專注於監管沙盒設計以外的長期政策規劃。該報告亦建議通過公私營合作,在共同承擔風險的機制下,開展技術開發、基礎設施建設以及營運和維護項目。
此外,該報告提出了開發有利CAV營運的實體基礎設施,包括推動4D地圖發展;通過加設感測器、鏡頭和智能交通工具設備,以推進交通基建現代化;擴大電動車充電網絡;將CAV發展融入城市規劃。
另一方面,為確保制訂由上而下的清晰目標並協調實施戰略活動,該報告建議採用包括三個階段的框架,包括鞏固根基、協同發展,以及培育新興產業來推動香港CAV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最終達到在真實生活場境(如「北部都會區」公路)內全面落地應用,實現自動駕駛與手動駕駛汽車的無縫融合。
促進商貿配對 吸更多資金
陳煒華表示,香港在應用CAV技術方面有很多成功案例,反映本地快速增長的CAV生態圈具有無邊界的創新能力和無縫的協作能力。要充分發揮CAV的最大潛力,生態圈各持份者需要通過多管齊下的方式,加強實體和數碼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通過有針對性的資金支援加快研發商業化,同時吸引更多企業和人才落戶香港。
德勤中國資本市場服務部香港上市業務領導合夥人呂志宏表示,另一樣重要的事項,是通過成立知識轉移中央辦公室,利用本地孵化器和大學的上游研究成果以及大灣區豐富的研發設施,進一步加強研發能力。呂志宏又稱,為吸引更多戰略性CAV企業落戶,香港宜着力推動各項政策措施,促進商貿配對服務,將企業與潛在投資者聯繫起來,提供多元化途徑獲取政府資助以外的資金。
為進一步推動香港智慧出行發展進程,運輸署計劃在明年公布運輸策略藍圖,力求建設更智能高效的運輸系統。與此同時,應科院、香港汽車科技研發中心、香港生產力促進局、香港科技園公司以及香港數碼港管理有限公司等科技企業孵化器和研究機構的大力支持,加上業界、學術界及研發界的攜手合作,亦有助推動發展C-V2X技術和基礎設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