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部寬大、頂部尖銳、稜角分明,遠遠望去,山間岩石分層有序,能依稀看到裸露的石頭。夕陽照射下,一層金色外衣更添神秘和美感。

近日,貴州省安龍縣數座外形與埃及金字塔相似的山體「火了」,收穫了不少關注。這些山體位於安龍縣城郊,高約150米,距縣城約2公里,被網友稱為安龍「金字塔」,成了新晉網紅打卡點。

航拍愛好者粟正強是較早將安龍「金字塔」的視頻發到網上的人。「今年3月,我用無人機拍到了這些山的畫面,當時夕陽正好照在山上,很漂亮。從空中俯瞰,這些山很像金字塔,我覺得很有趣,就把視頻發到了網上。」粟正強說。

這是安龍縣郊外形狀酷似金字塔的山體(無人機照片,5月14日攝)。新華社記者 劉續 攝  

很快,粟正強發布的視頻吸引了大量關注,播放量超過400萬次,網友留言超過1000條。不少網友還私信他,詢問安龍「金字塔」的具體位置,準備前去打卡。「以前我們也知道這個山,但沒有無人機,沒發現它像金字塔。」粟正強說。

安龍縣文體廣電旅遊局副局長韋坤琴介紹,經過仔細調查,當地共有15座「金字塔」,分布在安龍縣五福街道坡雲社區和招堤街道官橋社區。其中,最具觀賞價值的是位於坡雲社區大丫口的姊妹「金字塔」。

關於安龍「金字塔」的成因,網友眾說紛紜。有人說是天然形成,有人則認為是人工堆砌而成……

據貴州師範大學地理與環境科學學院教授周秋文介紹,安龍「金字塔」屬於喀斯特地貌,形成這些「金字塔」的岩石是距今2億多年前的白雲岩。當時貴州大部分區域都在海底,水中溶解的礦物質重新結晶,形成了白雲岩。由於氣候、地質構造等環境因素髮生周期性變化,岩石的形成過程反覆中斷後又重新開始,因此表現出明顯的分層特徵。

這是在夜色中拍攝的安龍縣郊外形狀酷似金字塔的山體(無人機照片,5月14日攝)。新華社記者 劉續 攝

周秋文表示,喀斯特地貌區的岩石有可溶蝕性,溶蝕作用持續進行,會使頂部岩層被大量溶蝕,底部岩層溶蝕程度相對較輕,橫豎兩個方向的溶蝕作用同時進行,使得山體形成,頂部尖銳、底部寬大,類似於金字塔的形態。

據了解,貴州作為中國唯一沒有平原的省份,92.5%的面積為山地和丘陵,境內擁有百萬群山。除了此次走紅的安龍「金字塔」,位於貞豐縣的「雙乳峰」、位於道真縣的「玉白菜」、位於赤水市的「佛光岩」,以及位於梵凈山景區的蘑菇石等,都因其奇特的外形而遠近聞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這裏造就了諸多奇觀。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 張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