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開放更多個人遊城市,必定會吸引更多內地遊客來港,香港的零售消費市道亦重新見到希望。 資料圖片

廖偉強 利嘉閣地產總裁

曾幾何時,香港人期待復常通關,令疫後經濟可以重新出發;但通關內地的「平靚正」消費及服務質素,對香港商家構成了不小的競爭,不少零售、消費或相關的業界人士對此頗有微詞,有人甚至乘機拋出混淆視聽的「玩完論」。

事實上,大家在互聯網上,很容易接觸到各項消費資訊及市場狀況,加上內地與香港的運輸及交通配套措施非常便利,縮短了兩地的距離,更容易往返,香港人自然會嘗試走上內地開開眼界,湊湊熱鬧,形成這股北上熱潮愈來愈盛。

內地與香港交通上的便利,其實是雙向的。香港人容易北上時,內地人到香港一遊亦同樣十分方便快捷。內地早前延長了持商務簽註赴港的人士在港逗留期限至14天,又擴展人才簽註的適用範圍至北京和上海;而日前更宣布新增多8個港澳個人遊城市。

個人遊擴容利港樓市

其實,中央擴大個人遊計劃,彰顯內地人南來對提振香港經濟的威力。開放更多個人遊城市,必定會吸引更多內地人來港,以及內地人來港的逗留時間比以往長,對香港的旅遊、零售消費等有利,零售消費市道亦重新見到希望。

此外,當內地人打算來港投資房地產時,亦可以有更多時間考察和作買賣決定,所以有興趣來了解甚至入市的內地人自然亦多了,這亦有利於樓市交投。

內地對香港的便利政策,部分香港人因不了解,片面地以為單純是在削弱香港的競爭力,其實凡事都有兩面,當香港人懂得運用資源及作出轉變,這政策反而可以加強香港人的「搵食指數」。

主動求變迎接新機遇

無可否認的是,內地人力資源及資金等都雄厚,所以,如果能加以利用,就可以幫助香港的發展,問題只在於港商是否願意跟上人家的步伐,以及趕得上變化。老是抱怨「市道唔掂」的人,根本難有寸進。

相反,如果懂得如何借助內地的人力資源、平價產品,以及智能化經營等各項優勢以及新機遇,運用在香港業務上,就可以衝破困難,迎來市道復甦的新氣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