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張茗 齊正之)「行家喺五一期間個個都搵得盆滿缽滿,我哋就零生意,日日食穀種!」4月10日佐敦華豐大廈火警釀成5死40傷的慘劇至今整整一個月,香港文匯報記者近日前往華豐大廈觀察發現,雖然已過一個月,但大廈內多處遭焚燒及煙燻的痕跡清晰可見。由於大廈法團對大型工程(如更換電梯)的維修費用遲遲未達成共識,令致四部電梯只剩一部可用,七樓以下住客上下樓只能使用樓梯。有賓館業者直言,由於上下樓極不方便,大廈內數十家小型賓館火警以來一直是「十室九空」,就算五一黃金周期間也幾乎沒有旅客入住,「長此下去肯定『執笠』」。他們期望政府方面能提供應急貨款,使大廈能恢復正常運作。

華豐大廈是一座商住合用大廈,1964年落成,迄今已足足有60年歷史,大廈有14層高,共230個單位,其中30餘間是小型賓館。香港文匯報記者觀察,一些工程人員正在大廈內更換電線,而受火警影響最嚴重的一樓及二樓也已有明顯改善。

提起火災當日,大廈4樓的賓館東主、黃女士仍心有餘悸,她說,起火時間是在上午8時左右,睡眼惺松的她聽見警鐘響起,立即衝出門查看情況,發現濃煙已然冉冉升到樓層,她隨即返回賓館,「逐道門拍門叫人走,啲住客出嗮嚟跟住我離開賓館行去走廊,點知打開賓館大門,走廊已布滿黑煙,啲黑煙湧嗮入嚟。」最後她讓一行人快速撤回賓館,前往最靠近消防門的吉房等待救援。

儘管四樓未受到火災波及,但是賓館生意卻幾乎是「一夜清零」。黃女士直言,就算剛剛過去的五一黃金周,市區個個大小酒店賓館都是賓客盈門、一房難求,華豐大廈的賓館卻在「拍烏蠅」,「我做咗三十幾年賓館生意,從未如清冷過,就算疫情期間最少都有三兩嗰人客。」她說,疫情後,賓館入住率原本已恢復至八成左右,但火警後旅客卻步,而有一些長租客也因大廈環境轉差而退租,「舊客走咗,新客又冇來,日日得嗰『桔』。」黃女士表示,賓館是她的自置物業,也靠它維生,「依家就算減價出租都冇生意,真係唔知點捱落去!」

「我90年代買樓時就只有一道防火門,而家政府要求我啲做兩道門,否則會叮我契,如果我唔做,政府會代我做,聽講話費用差唔多要20萬。」黃女士說,火災後,消防處要求大廈內賓館業者加強防火措施,否則將面臨懲罰,「依家我生計都成問題,真係是雪上加霜!」

對於火災後修復問題,她認為可以理解大廈法團有難處。大廈如今已有60年樓齡,外牆、電梯等處均嚴重老化,加上火災作為催化劑,讓大廈的潛在問題更加激化。對於有指因電梯老舊,維修費越來越貴,因此法團對工程要耗費巨資問題一直無法達成共識,「聽(大廈)法團講,使幾十萬只係令嗰部『lift』行得到,可以行幾耐,幾時又要維修又係另一回事。如果換部新lift,差唔多要成100萬至110萬。如果將四部lift都換咗,估計要成440萬。仲未算大廈嘅其他維修費。」黃女士直言,賓館經營者或者大廈業主多數是老人家,就算分攤費用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對於他們來說是不堪重負。因此希望政府能以低息或免息貸款的方式資助業主進行維修工程,讓大廈能盡快恢復正常,「至少嗰四部『lift』可以正常返,方便旅客及住客上落樓。」

香港文匯報記者就大廈火災善後情況向華豐大廈法團主席葉小紅查詢,葉小紅回應說,她已宣布辭去主席一職,因此不再接受訪問。

責任編輯: 孫佳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