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視新聞報道,近期,在經歷長時間高溫和少雨之後,菲律賓新埃西哈省的潘塔班甘大壩水位下降了26米,部分水庫庫底乾涸,導致一座古鎮廢墟露出水面,重見天日。

來源:央視新聞

據BBC報道,為了建造水庫,潘塔班甘鎮(Pantabangan town)在20世紀70年代被淹沒,但在天氣乾燥炎熱的情況下,它會露出水面。管理水壩的國家水利機構工程師帕拉丁(Marlon Paladin)表示,這是自大壩建成以來古城露出時間最久的一次。

BBC報道截圖

此前,菲律賓國家減災委發布數據稱,截至4月24日,厄爾尼諾現象已經導致菲律賓超過147萬人受災,宣布進入災難狀態的城鎮達到101個。

菲減災委數據顯示,有近3萬農民受到影響,農業方面的損失超過12億比索,約合人民幣1.5億元。菲律賓國家氣象局稱,24日,首都地區部分城市的體感溫度可達到42-46℃,當地政府宣布學校暫停面授課程。

來源:央視新聞

高溫在泰國造成了中暑死亡案例。環球網援引泰媒稱,4月20日,由於天氣炎熱並患有慢性疾病,居住在泰國東北部瑪哈沙拉堪府的一名45歲女性在家中暑身亡。

泰國、菲律賓是最容易受氣候變化影響的國家。每年3月至5月是這兩個國家傳統的高溫季。今年受厄爾尼諾現象影響,該地區炎熱程度上升。在3月舉行的通報會上,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正式宣布出現厄爾尼諾現象。

責任編輯: 宋得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