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海林認為寫出好劇本要經過職業編劇的訓練。 受訪者供圖
◆電影工作者總會會長古天樂稱希望「新晉編劇學徒計劃」能為業界提供資源,吸納、聘用這批充滿熱誠但缺乏機會的新一代編劇人才。
◆黃丹指出,「傳幫帶」可讓資深編劇與年輕一代分享自己的經驗和見解。受訪者供圖
◆政府支持香港電影工作者總會推出「新晉編劇學徒計劃」。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丁寧)香港電影工作者總會宣布推出「新晉編劇學徒計劃」,項目由電影發展基金資助,創意香港全力支持。計劃以18個月為一個完整實習期,向每間獲資助本地電影製作公司提供2個全職編劇學徒名額,由電影總會向僱主發放部分薪酬及培訓資助,並為新晉編劇們提供實踐和學習的機會,從創作、籌備到製作和執行等各個階段,望藉此培養出更多優秀的年輕編劇們。內地著名編劇汪海林和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主任黃丹接受香港文匯報記者採訪時皆表示,認同這種類同師徒制方式培育年輕編劇是行之有效的。

曾為《我的1919》、《台灣往事》編劇的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主任黃丹受訪時表示:「推出『新晉編劇學徒』是一個很好的舉措,它有望為年輕編劇提供更多實踐機會,並促進香港電影行業的發展。這個計劃能為年輕編劇提供實踐機會,讓他們能夠在真實項目中學習和成長,通過與資深編劇合作,他們可以了解行業標準、學習創作技巧,並逐步建立自己的作品集。」

黃丹指出,編劇是一個經驗積累的過程,「傳幫帶」也可以讓資深編劇與年輕一代分享自己的經驗和見解,推動行業內的交流和合作。而年輕編劇可能帶來新穎的創意和視角,為香港電影注入新的活力和多樣性,推動行業創新發展。通過培養年輕編劇,可為香港電影行業培養更多的人才儲備,為未來的發展提供更多可能性。

好編劇有影像化講故能力

問如何才能成為好編劇?黃丹說:「好的編劇,首先需要有影像化講故事的能力,能將日常生活表達得清晰、生動,並將其寫成充滿創意和想像力的故事,完成對人性的思考理解,感動他人產生共鳴。編劇的腦海裏,每個人物都應該是立體的,他們有自己獨立的思考和行為邏輯,編劇要善於把腦海裏那些形象用文字表達出來。」

「劇本的寫作和其他文學作品有很大的區別。劇本有文學性表達的同時,還要有視聽語言的邏輯思維能力。編劇要通過場景來編織成完整的故事,提供足夠的想像基礎和創作空間給其他影視工作者進行二次、再次的創作,才能創作出優秀的影視作品。」黃丹表示,「通過專業的培訓學習可以快速提高編劇能力、技巧,但最終是否能取得理想的效果應是雙方互相成就的結果,如指導者是否有豐富教學經驗、是否會點石成金,而學生是否有不被成規束縛、對萬事萬物都充滿好奇心的特質。為了讓培訓計劃發揮更好的效果,應仔細篩選候選人。」

各地師徒制培訓行之有效

有《鐵嘴銅牙紀曉嵐》、《一起來看流星雨》等代表作的內地著名編劇汪海林,則形容「新晉編劇學徒計劃」其實類似於師徒制,「我認識很多年輕編劇都是這麼入行。日本現在也是這樣,由老師帶着認識更多業內人士,從而進入電影行業,總體來說,我認為這種方式非常是行之有效的。」

現今電影市場不時被人唱衰沒有好故事、好電影,汪海林回應:「好故事不等於好電影,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我經常聽到有人說我的故事很好,認為能拍出來好電影。但不是如此,好故事有成為好電影的潛力,但要最終成為好電影,必須要變成好劇本。寫出好劇本則要經過職業編劇的訓練,通過職業編劇訓練培訓出合格的編劇。這也是這種培訓能帶來的優勢。」

他介紹說:「現在內地編劇主要通過學院的培訓體系培訓,如老三院中央戲劇學院、上海戲劇學院、北京電影學院,編劇生要經過四年的課程訓練,培養出內地編劇的生力軍,此外還有綜合性大學的中文系及戲劇文學和戲劇影視專業的學生。成為專業編劇必須要經過科學訓練,不能說一個沒經過訓練的人拍拍腦門就想成為編劇。」

黃丹進一步介紹,「現在內地除了教學外,也出現了更多培養辦法,如一些知名的電影節(金雞獎、FIRST青年電影展、平遙電影節、青蔥計劃等)會舉辦劇本大賽,鼓勵年輕編劇參與,獲獎作品往往能夠引起行業的關注;一些地方性的電影發展基金或文化部門會設立專項基金,資助編劇開發專案,提供編劇的經費支持。多管齊下,期望共同培養新生代的編劇力量。」

理想編劇服務主體性結合

對於現在娛樂圈興起IP改編熱潮,是否會擠壓原創編劇的生存空間?汪海林說,這種現象反映出製片人的專業性、對故事的預判能力和劇本的審讀判斷能力都在下降,很多製片人只想要大IP,彷佛有了IP心裏就會更有底氣。不僅中國娛樂圈出現這種情況,日本和美國的娛樂圈都同樣出現了類似情況,這看似能降低風險,但實際上有沒有IP最終的風險都一樣,「而且我經過對比後發現,內地這幾年的最高票房的影片還都是原創作品,比如《長津湖》、《戰狼》、《你好李煥英》,所以說原創作品最終要破局,還是要通過成績來證明自己。」

對於「新晉編劇學徒」,汪海林還說,入選者還要評估自己是否滿足編劇職業的基本屬性,比如面對批評的心理承受力是否足夠強大。在甲方不斷挑剔的情況下,怎樣既滿足甲方的要求,又實現自己的創作目的:「在之前的編劇會上,香港編劇認為編劇是服務性工作,要完成配合導演的要求,他們要什麼,編劇就應該用專業技能去滿足他們,好比是服務員。但內地的編劇則認為自己是藝術家,創作目標才是最重要的,一定要實現自己的創作意圖。我認為這兩種想法都對,但都不能走向極端,編劇既不能成為一個純粹的服務行業,只是為了實現別人的要求存在,要有自己的主體性;同時又不能為所欲為,只想着做藝術家。電影是一個複雜的綜合勞動,要把兩者結合,既要是服務員又要是藝術家,這才是理想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