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記者 劉碩源)近年不少訪港旅客喜歡城市漫步的旅遊模式,大公報記者早前實地體驗九龍區遊客常走的路線,觀察旅客需求,發現不少旅客有充電和寄存行李需求。目前本港已有不少商戶引入共享充電寶,但各區普及率有較大差異。

有商戶表示,引入共享充電寶後,到店的遊客數字有所上升。有經濟學者認為,內地旅客習慣「一部手機搞掂」,對於手機電量的關注度較其他地區的旅客更高,滿足旅客需求會是商機。

《大公報》記者日前根據內地社交平台分享的其中一條城市漫步路線,從太子地鐵站出發步行至尖沙咀一帶,沿途觀察旅客需求。當日天氣炎熱,加上小路眾多,記者需不時打開手機確認方位,不久手機電量便已見底。

記者沿途尋找可供租借共享充電寶的地方,發現沿路雖然店舖林立,卻少有在顯眼處設有共享充電寶,且未必是同一品牌,歸還較為不便。記者在莊士敦廣場附近借用了一個共享充電寶,在相關app上顯示的最近歸還點距離記者約七分鐘步行距離,但並非位於地舖位,若是一般遊客,未必會為借用充電寶而下載app,只有遇到顯眼的歸還點再進行借還。

記者沿彌敦道主幹道向尖沙咀方向一路前行,行了逾半小時才見到有店舖在門口設有充電樁,歸還並不容易。而翻查app發現,各區覆蓋率不一,有食肆密集街道幾乎店店都有,亦有數百米不見其蹤的情況。

加盟商無需租金 分享利益

不少來自內地的遊客已習慣國內共享充電寶四處可見的情況,出來玩時未必會隨身攜帶充電寶,如記者般手機電量清空的情況更是時有發生。記者隨機向7名旅客了解意見,當中不乏多次來港的旅客。7名旅客均向記者表示不太清楚在港如何租借共享充電寶,其中一名旅客陳小姐表示,對本港共享充電寶品牌不太熟悉,而在港使用跨境流量亦未必能搜索到本地信息,因此對本地充電寶借還位置不了解,唯有碰運氣進行借還。

為何本港的共享充電寶不太普及?記者向沿途部分商戶了解,有旺角食肆的負責人向記者表示,不考慮引入充電寶,一方面擔心借還量帶來的收入未能覆蓋電費支出,另一方面擔心顧客只借用充電寶而不在店內消費;亦有商戶坦言不清楚設置共享充電寶的情況,故沒有相關計劃。

記者於是以顧客身份向一間共享充電寶的供應商查詢,工作人員表示,加盟商引入充電寶裝置無需租金,亦可視借用量獲得最高30%的租借分成,加盟商只需提供裝設充電寶的位置,平日只需保障裝置安全、協助規範借還即可。

有設置了共享充電寶的商戶認為,引入共享充電寶有助帶動人流,對生意有正面影響。在佐敦開設零售店舖的利小姐表示,「從收銀數據可見,引入共享充電寶之後,店內的遊客數字有所上升」。她說,平日不時會有遊客到店內借還充電寶,部分人會順帶光顧,認為充電寶的設置對店舖有正面影響,便利了遊客,亦變相吸引客流。

香港浸會大學會計、經濟及金融學系副教授麥萃才向《大公報》表示,目前來港的大多數旅客來自內地,旅行時習慣「一部手機搞掂」,對手機電量的關注度較其他地區的旅客更高,共享充電寶會方便內地遊客出行,有一定發展空間。

責任編輯: 木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