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平理

我國手機名牌小米最近進軍車壇,出產針對高端市場的電動車SU7,集團董事長雷軍表示,要做50萬元人民幣以內速度最快的量產車,要有50萬元人民幣以內最好的主駕體驗。與國產電動車由一般不足5萬到20萬元人民幣的價錢相比,小米新推出的電動車顯然是貴了一截。不過,以小米新產品對標的Tesla Model S在我國的零售價的70萬元人民幣相比,又稍為便宜。顯而易見,小米高端電動車問世,一方面凸顯我國人群對生活品味的追求正在提升,生活消費水平持續高企,另方面也展示我國汽車行業向着更加智能、環保的方向發展。

SU7搭載了最新一代的自動駕駛技術,採用先進的固態電池技術,僅需10分鐘即可充滿80%的電量,時速由0到100公里的加速僅需2.78秒,最高時速為每小時265公里,有評論形容SU7部分的性能比Tesla和保時捷還要好。以上數據證明了,中國是有高水平的交通工具自主研發的能力,可以製造出媲美歐美同類的產品。

歐洲運輸環境聯合會3月27日發表的報告稱,去年在歐盟銷售的純電動汽車中約19.5%,即近29萬輛為中國製造,預計今年這一數字將增至25.4%。中國電動車的全速生產,響應了全球減碳目標,打造綠色科技發展生態圈作出貢獻。全球包括中國在內的汽車消費者,都流行購置新能源汽車,中國的電動車能夠遠銷海外,歐美的電動車同樣受到中國駕駛者的青睞,買得起的人也不少。故此,締造一個健康的競爭環境,或者互相取長補短,跨國跨企業開發合作項目,對全球汽車企業界都是有利。

剛入駐香港的國產電池研發製造商寧德時代透露,公司正與Tesla合作開發更快充電的電池,並正為Tesla在美國內華達州的工廠提供設備。市場對這對合作夥伴的成品充滿期待,因為「電池貴,壽命短」的問題正困擾着全球電動車市場,製造電池的天然材料也面臨短缺,急需新形式的材料替補。這個案例說明了,中美企業都明白到,進行跨境夥伴合作,是製造雙贏的最佳策略。其實,全球市場互相鏈結之勢不可扭轉。歐美政客應知道,設關稅、建壁壘,為達成政治目的而犧牲經濟前景,只會自甘落後。唯有與各國尋求合作,探尋互利共贏之道,方能實現可持續發展。

責任編輯: 之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