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網記者 方俊明)「港車北上」持續火熱,港珠澳大橋邊檢站驗放通行量月均增速超過58%,其中今年2月首次超過單月10萬輛次,較政策實施首月大增近15倍,口岸「周末熱」「節假熱」特徵尤為明顯。這在促進粵港澳大灣區融合發展態勢的同時,如何破解出入境車輛集中通關時段的擁堵難題,持續提升高峰期的通關能力與效率亦備受考驗。
作為目前「港車北上」「澳車北上」唯一通道,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持續優化調整口岸車輛「一站式」通關系統,海關健康申報模式調整後,現階段車輛單向驗放能力已提升到每小時900輛次以上。同時,優化車輛候檢流線,合理配置現場人力,持續提升口岸通關環境。
建「AI客車防擁堵預警系統」
人工智能(AI)亦賦能助力港澳車「北上」。港珠澳大橋珠海口岸建設「AI客車防擁堵預警系統」,對將可能發生的擁堵分類分級預警並即時推送至口岸相關部門掌握車輛通關情況,以便及時做出應急部署。
口岸通關現狀信息亦力求更加精準及時。依託現有「港珠澳大橋珠海口岸」微門戶,建設客車通關信息發布平台,提供客車通關信息實時查詢功能,以便港澳車主提前了解口岸通關情況。而在重要節假日對入境車輛逐車發放「通關指引」和「溫馨提示」,提醒司機熟悉通關操作和選擇錯峰通關。
優化升級「一站式」查驗系統
面向港澳車「北上」持續攀升的態勢,港珠澳大橋口岸還應該通過多個維度採取措施,進一步提升大橋口岸小客車通關效率。其中,相關部門計劃加快改造現有貨車通道兼容應急驗放小客車,推動大橋口岸貨車通道增加客車驗放功能,在客流高峰期分流部分車輛至貨車通道通行,擴大小客車整體通行能力。
「優化升級車輛通關『一站式』查驗系統」亦成為重要招式。加快推進港珠澳大橋海關、邊檢聯合驗放實施「串」改「並」,進一步升級系統軟硬件和確保系統穩定性,實施電子車卡和光學車牌互補識別查驗,提升電子車卡RFID(射頻)識別率等,進一步提升通關能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