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網記者 李望賢)打開手機,點開支付碼,滴……付款成功。移動支付已經成為內地最為常見的消費場景,無需攜帶現金,也無需繁瑣找零,十分便利。從都市精英白領到買菜的大爺大媽,都操作嫻熟,商戶們也早已習慣了無現金的交易方式。而對於初到中國的外國遊客,習慣於兌換當地國家的貨幣現金,又不懂得或難以下載和使用本地移動支付工具支付,則可能因為找零困難,面臨拿着百元大鈔在便利店買不到急需日用品的尷尬。去年以來,國家不斷優化調整外國人的來華簽證政策,配套出台新的簽證便利化措施,中國入境遊市場回暖趨勢明顯。隨着來華遊客增多,這樣的「尷尬」更亟待破解。

令人欣喜的是,這個話題日益受到重視。不久前,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到提升外籍人員來華工作、學習、旅遊便利度。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在記者會上也特別強調要持續推出便利中外人員往來舉措,包括更多支付便利。多位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在全國兩會上提交議案、提案。

事實上,過去一段時間,內地已經在不斷推進相關優化措施。去年7月份,支付寶、微信支付均宣布,允許境外用戶綁定境外銀行卡,以實現他們在中國進行無現金支付;數字人民幣對境外來華人士的支付服務也進行了升級。數據顯示,升級以後,微信支付外卡交易量持續增長,相比僅開放部分試點商戶時,2024年2月單日最高交易筆數增長近5倍。

近期,相關便利措施更是陸續有來。在人民銀行、外匯局的支持和指導下,財付通攜手商業銀行、清算機構、卡組織陸續落地系列優化舉措,用戶無需提交完整身份信息即可綁定外卡,在一定額度以內試用微信支付,或支持外籍來華人員在不綁定外卡的情況下,使用小額資金充值即可便捷支付。在粵港澳大灣區,「深圳國際支付季」等特色主題活動陸續開展,全國首檯面向境外人士的數字人民幣硬錢包自助發卡機在深圳機場落地,為境外人士提供一場順享暢行、支付無憂的旅行消費體驗。

不過,許多措施目前仍局限在試點城市,例如數字人民幣只能在試點城市註冊,應用場景也有所限制。隨着中國對更多國家試行免簽,來華旅遊溫度有望持續上升。各種便利的措施也應盡快走出試點區域,在更多地方落地推廣,同時,拓展更多便利支付場景,讓更多來華遊客更好地體驗中國的風土人情,為中國樹立更好的國際形象。

此外,逐步強化與國際支付平台的對接,全面提升跨境支付服務水平,不僅可便利短期來華遊客,更有利於提升人民幣在國際貿易結算中的佔比,幫助中國跨境貿易企業降低支付和換匯等成本,亦可以推動營造與國際消費市場接軌的商業環境,是中國積極擁抱海外市場的必然之舉。

責任編輯: 張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