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民盟中央常委、民盟吉林省委會主委、吉林省人民政府副省長楊安娣(資料圖)

(香港文匯網記者 盧冶)當下,吉林把旅遊業作為「萬億級」產業來培育和打造。將此目標寫入《吉林省文化和旅遊發展「十四五」規劃》,針對這一目標,全國政協委員,民盟中央常委、民盟吉林省委會主委、吉林省人民政府副省長楊安娣詳細介紹了吉林省文旅產業工作和安排。

楊安娣深入剖析現如今吉林省處在當前的階段面臨的問題,詳解吉林文旅「七年之路」。楊安娣表示:「吉林省旅遊資源很好,但吉林省旅遊起步相對較晚,長期以來,吉林省以工業和農業為基底,文化旅遊之美『養在深閨』,2016年,隨着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的提出,吉林迎來冰雪產業的元年和旅遊業快速發展的起步之年,吉林利用七年時間,依託『冰天雪地』和『綠水青山』兩座金山銀山,用足『冬季冷資源』和『夏季涼資源』兩種資源,深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和『三億潛在避暑人群』兩個三億人市場,確定『冰雪產業』和『避暑休閒產業』雙業並舉,經過幾年的努力,吉林在原生態的基礎上生成旅遊產品。」

近些年,吉林省打造一些特色的旅遊品牌,她表示,用「溫暖相約」,冬季到吉林來玩雪,以冷暖相融的形式,用暖元素推介冷資源,以景區類型的產品為代表,冬有長白山,西有查干湖;文化類型的產品,集安高句麗,長春偽滿皇宮,長影世紀城等,以節慶品牌為代表的雪博會、霧凇節、查干湖冬捕節、瓦薩滑雪節等。吉林旅遊產品形態多樣,但文旅IP仍在鍛造中,應該通過文化的挖掘、文化呈現、文化內涵表達能夠引發人的文化情感,從而產生共鳴。

「發展好旅遊要打好老天爺、老祖宗、老百姓『三張牌』。」楊安娣說,「這三張牌都是老字號的,以『老』字為開頭的這三張牌,事實上和我們中國式現代化的五大特徵是深度契合的。」楊安娣表示,「老天爺講的是資源稟賦。資源稟賦是旅遊業發展的重要依託和載體。換句話說是『老天爺賞飯吃的』。但同樣它也告訴我們,對老天爺我們要有敬畏之心,必須做好生態保護,保護生態和發展生態旅遊相得益彰,因此達到人與自然和諧發展;老祖宗指的是留給我們的歷史文化遺產,我們做文旅恰恰是要把老祖宗留給我們的這些文物和文化遺產怎麼樣去保護好、利用好、傳承好,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實現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協調發展;老百姓是我們產業發展的根本目標,也是我們工作的基本立足點,它有兩重涵義:第一,旅遊業是一個需求主導型的產業,旅遊業一個主要的功能就是滿足我們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不斷豐富的物質、文化、精神的需求以及對更美好生活的各種需要,中國人口巨大,這麼多人的需求日益豐富化、多樣化、個性化、差異化,這是我們產品迭代升級、產業轉型升級的內在動力,我們就是幹這個的——滿足人民群眾的美好需求;第二,旅遊業是一個富民的產業,在旅遊業的發展過程中,事實上創造了無數的商業機會、就業機會。文化和旅遊大家都說這是詩和遠方的結合:一個是讀萬卷書,一個是行萬里路,這世上有什麼比旅遊更加和平、更加友善、更加美美與共的傳播方式和交流方式呢?」

楊安娣今年重點關注旅遊統計方面的問題,她表示,今年旅遊市場火爆,隨着旅遊業成為拉動消費,推進經濟轉型,國際國內大循環新格局的生力軍,但國內旅遊統計是一個由來已久的難題,甚至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因為統計體制先天就有缺陷,旅遊業分散在各個部門之中,沒有正式納入國民經濟統計核算體系之內,但是這麼多省份又提出打造萬億級產業,旅遊現在又在消費市場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所以從優化旅遊統計的頂層設計,能夠更加客觀準確的反映旅遊發展的質量,這是擺在我們現在的當務之急。我們要解決樹立旅遊統計方面的合法性和權威性,解決規範性一致性,以致於使統計的數據能夠更加的科學性和價值性,為我們的旅遊企業提供更加科學依據。」

責任編輯: 趙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