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網記者 張聰 兩會報道)「國內旅遊經濟已經度過了本輪非常規周期的極速衰退、深度蕭條和快速復甦階段,步入繁榮發展的新階段。根據國家移民管理局的數據,去年入境遊客僅恢復到疫情前六七成,港澳台居民出入境人次恢復到2019年的 81%,但外國人出入境人次只恢復到 36%。」全國政協常委、香港信德集團董事長何超瓊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香港和澳門作為國際旅遊市場中的熱門目的地,由於獨特的地理位置、歷史背景、多元文化,仍然是世界遊客的首選休閒遊目的地之一。她建議,港澳掌握在國際語境下的語言優勢與傳播規律,充分運營國內外社交平台及行業垂類媒體,進行多維度、多層次、多互動的宣傳推廣,讓世界遊客通過港澳了解中國、感受中國。
何超瓊表示,2023年,澳門全年共舉辦1139項會展活動,按年增加1.4倍。香港商經局預計,2024年香港會展業整體恢復可能會超越疫情前水平。她建議,依託制度優勢,港澳委員要發揮「超級聯繫人」作用,當好宣傳中國文化的排頭兵,講好中國故事,吸引更多外國遊客來華。她指出,港澳有獨特的中西方文化融合共贏的城市特點,對海外遊客的需求習慣比較了解,從語言溝通、貨幣兌換、消費習慣、飲食及居住體驗上,更容易為海外遊客提供無縫連接的、輕鬆舒適的旅遊體驗。
何超瓊說,截至去年11月,我國72/144小時過境免簽政策適用國家擴展至54國。未來可以結合中華文化IP,港澳與內地城市一起,共同策劃「一程多站」式、為期6天到10天、「港澳+內地」 三城的深度文化體驗精品遊。「一程多站」模式可以推動區域間聯動發展,促進經濟內外雙循環,還能解決一定程度 的就業壓力和文化軟實力建設。
「根據統計數據,去年我國入境旅遊中,商務等剛性需求市場的恢復顯著快於觀光休閒市場。為吸引國際會議、展覽、活動來華舉辦的意願,可以在出入境制度和簽證機制上進行輕創新。」何超瓊補充表示,未來我們還應該推動港澳的入境商務會展業與「港澳+內地的一程多站」入境遊的有機結合。港澳與各個旅遊目的地,要持續着力於文化體驗性與異地生活感的打造,提升目的地的競爭力和知名度,實現「文、旅、展」的融合,為我國全方位旅遊業發展提供全新動能。
今年是北京中軸線申遺之年,也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對此,何超瓊表示,應用好這一契機,深入研究挖掘並提煉中軸線歷史文化的內涵外延,同時加強對外交流與傳播,通過中軸線國家文化符號潛移默化地發揮國際影響力。她建議,全方位加強中軸線文化資源開發、保護、研究的國際合作與交流,增進國外遊客對中軸線文化價值的具體而深入的理解。同時,通過大數據分析國外遊客旅遊熱點,開發動漫、遊戲等具有動態性、參與性的旅遊產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