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皇家宮殿、市井民間,龍的身影到處可見,傳承至今,龍文化豐富多樣,通過審美情趣、精神寄託等多個方面,凝聚着中華兒女的集體記憶。龍舟競技,千帆競發爭渡。舞龍噓花,絢爛半城夜空。尤其是龍舟,更被人們喜愛,曾有人說有流水處便有龍舟,但是大多數龍舟賽是在內陸的河湖舉行,此刻,在南海之濱的廣東深圳,龍舟已經劈波斬浪,劃向了大海。

總台央視記者 何莉:蛟龍出水勢崢嶸,直上雲霄萬里程。這裏是深圳大鵬的月亮灣,當地人操控着龍舟在龍年新春乘風破浪。在海上划龍舟,真的是非常累,看似平靜的海面,實際波濤洶湧,一槳划下去,有時都觸碰不到水面。

和在江、河、湖中賽龍舟不同,海上龍舟往往面對的是暗潮湧動、風高浪急,這不僅需要團結協作的精神,更需要不畏艱險的勇氣與智慧,才能在風浪暗涌中激流勇進。在大海上賽龍舟,在深圳已經有100多年的歷史。

目前在深圳一共有7支海上龍舟隊,隊員最大的45歲,最小16歲。知難而進、奮勇爭先的海上龍舟賽事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喜愛,不僅是深圳,粵港澳大灣區29支隊伍也紛紛加入。其中包括女子隊、學生隊,海上龍舟在傳承中生生不息。正是這種敢闖敢試、追求卓越的龍舟精神,激勵着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勇立潮頭。

總台央視記者 何莉:除了海上蛟龍,深圳還有一條陸地龍——舞火龍。火龍是由龍珠、龍頭、龍身和龍尾四個部分組成,全長138米。

火龍是用劍草扎結而成,這種草柔軟,但非常有韌性。扎龍的手藝,點睛的筆法在這裏已經傳承了400多年。

在堅守中傳承,在傳承中發展。古老的扎火龍、舞麒麟,一項項非遺走進學校,走進社區,深圳大鵬每個村子都有非遺文化隊,孩子們在學習中接過了老手藝。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責任編輯: 文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