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網記者 張帥)大熊貓是中國特有的瀕危物種,被譽為「國寶」。國家林草局動植物司二級巡視員張月1月25日介紹,目前,中國共有56只大熊貓旅居國外。自上世紀90年代開展國際合作研究以來,在國外已成功繁育成活大熊貓幼仔41胎68仔。最萌「中國使者」全球吸粉,成為促進中外友好交流的窗口。對於旅外大熊貓健康管理,接下來將更明確合作技術條件,常態化開展日常健康監測和實地檢查評估。
國家林草局披露的數據顯示,中國大熊貓野外種群總量,從上世紀80年代的約1100只已增長至近1900只。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將大熊貓的受威脅等級由『瀕危』調整為『易危』,表明我國大熊貓保護成效得到國際野生動物保護界認可,也是對我國保護努力的充分肯定。」張月稱,按照優化繁育配對方案,2023年全年繁育成活大熊貓46只,全球大熊貓圈養數量達到728只。圈養種群的平均親緣關係值逐步降低,遺傳多樣性不斷上升。
與18個國家開展大熊貓保護合作
2023年7月7日,在韓國的大熊貓「華妮」成功繁殖一對大熊貓雙胞胎;8月24日,在俄羅斯的大熊貓「丁丁」又成功繁殖一隻大熊貓幼仔,健康狀況均穩定。旅外大熊貓成功繁育喜訊不斷。

張月介紹,截至2023年底,與中國開展大熊貓保護合作研究的還有日本、美國、奧地利、泰國、西班牙、澳大利亞、法國、新加坡、比利時、馬來西亞、荷蘭、德國、印度尼西亞、芬蘭、丹麥、卡塔爾等國家。目前,中國共與18個國家的20個機構開展大熊貓保護合作。在推動大熊貓保護科研、促進國際友好交流等方面收穫了豐碩成果,目前旅居國外的大熊貓總數為56只,至今已成功繁育成活大熊貓幼仔41胎68仔。
大熊貓成為全世界的頂流「團寵」
作為國寶,憨態可掬的大熊貓架起了中國和世界友誼的橋樑。去年2月,旅日大熊貓「香香」回國,一大早東京上野動物園門口就聚集了上百位日本粉絲,與「香香」依依惜別。大熊貓成為全世界的頂流「團寵」。
「旅外大熊貓為世界各地的人們帶去歡樂的同時,也有力促進了民間友好交往,成為中國與各國人民友好情誼的使者。」張月稱,中國通過國際合作項目開展大熊貓等瀕危野生動物保護培訓達千餘人次,培養了一大批專業技能人才及業務骨幹,在推進大熊貓保護的同時帶動了全球野生動植物保護整體水平提高。
去年17只旅外大熊貓結束「旅行」
2023年,23歲的旅美大熊貓「丫丫」平安回家,旅日大熊貓「香香」「永明」「櫻浜」「桃浜」也先後回國。國家林草局介紹,根據合作協議要求,因新冠疫情導致延期的17只到期到齡大熊貓,去年結束「旅行」返回家鄉。
旅外大熊貓的健康狀況備受關注。張月表示,從檢查評估情況看,各合作機構在場館建設、飼養護理、疾病防治措施等方面總體符合要求,「旅外大熊貓健康狀況總體良好,個別健康欠佳的老年大熊貓也得到了妥善診治和良好照顧」。
保障旅外大熊貓生活條件質量
近年來,中國全面系統謀劃提升旅外大熊貓保護管理水平,不斷完善國際合作管理機制,強化監督管理,保障旅外大熊貓生活條件和質量。
張月介紹,首先在國際合作管理制度中,對外方合作機構的能力和條件提出明確具體要求。開展合作的動物園均為世界知名動物園或所在國一流動物園,在動物保育和研究方面具有極佳的公眾聲譽和技術能力。外方合作機構必須具備或承諾保障大熊貓飼養、繁育、科普展示、疾病防治、科學研究等所需場館、食物來源、技術條件和人員力量,只有滿足相關要求的合作機構才能納入合作範疇。開展合作前也會對外方技術團隊進行專業培訓,指導外方制定相關飼養管理制度和應急預案。
在合作期間,中方還要求外方合作機構按照中方技術標準和時間要求,及時提供大熊貓月度、半年度和年度的健康報告以及年度體檢報告。建立完善旅外大熊貓個體檔案,中方每月組織專家研判大熊貓健康狀況,定期開展項目進展交流和總結。中方每年派技術團組對旅外大熊貓進行實地檢查評估,對公眾關注、健康問題較為嚴重的大熊貓,中方技術團組長期駐守,協助做好大熊貓飼養護理和疾病防治工作,切實保障旅外大熊貓健康安全。
張月表示,大熊貓國際合作對大熊貓保護發揮了重要作用。下一步,將不斷完善合作研究項目前期評估和後期監管機制,加強合作研究項目管理,細化檢查評估標準和應急處理措施,進一步做好旅外大熊貓管理保護工作,讓旅外大熊貓生活得更健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