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平理

將來港人每天跨境上班上學是否都要交稅?

特區政府面對財赤,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波預告,未來要對公共財政進行整固、節流開源。有政黨建議,特區政府應開徵港人「海陸空離境稅」以增加經常收入。在粵港澳大灣區融合發展的趨勢下,兩地人流密切往來是促進香港「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根本要素,要向經海陸路出境的香港居民徵收離境稅,考慮時必須慎之又慎。

第一個要考慮因素,是經海陸空離境者的性質。事實上,經航空交通離境繳稅安排現時已實施,每名12歲或以上的乘客若從香港國際機場乘搭飛機或從港澳客運碼頭乘搭直升機離開香港,必須繳付120元的乘客離境稅,稅款連同機票費用一併收取。這一點爭議性較低。航空離境與陸路離境的分別,在於乘客離境的目的和頻率。一般來說,乘坐飛機離境,主要是為了旅遊和商務公幹,在消閒和商業的層面上徵稅並不難理解。不過,對於陸路離境者,有許多是為了日常生活,有跨境學童,有每天在港上班而下班後返回內地居住的人,有的則是恆常跨境往返兩地就醫、照顧親人的人士,如果上班上學也要繳稅,實在不近人情。至於海路離境,從香港出發的跨境渡輪航線,絕大部分都是位於大灣區範圍內,故此如對經海路離境者徵稅,對象其實也是與經陸路離境的人群大同小異。

第二個考慮因素,是徵稅對大灣區融合發展的影響。特區政府在早年曾設想開徵陸路離境稅,不過因為引起爭議和實行條件困難而擱置,如今舊事重提,更加不符今天香港實際環境。國家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旨在促成區內的深度融合,推動區域經濟協同發展,建設宜居、宜業、宜遊的國際一流灣區。近年灣區大興道路鐵路建設,促進區內人員貨物流動,深圳居民往廣州不用繳稅,中山居民往東莞不用繳稅,甚至澳門特區居民往珠海也不用繳稅,偏偏香港特區居民往內地要繳稅,理由何在?

第三個考慮因素,是徵稅是不是符合廣深港科創走廊的發展走向。未來港深之間將建設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屆時如香港園區人員到深圳園區若被視作離境徵收稅款,相信會失去原本園區促進兩地深化合作的原意,衝擊「北部都會區」發展,阻礙未來香港「南金融、北創科」的雙重心布局。

海陸離境稅不符成本效益,極有機會令大灣區融合發展「開倒車」,特區政府須在以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以及兩地融合往來作大前提下,審慎思量有關建議是否可取。

責任編輯: 之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