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記者 余風、黃山)打工仔勞碌大半生,總有一天會「夠鐘」退下來,屆時希望能過上安穩無憂的生活。但早前有調查發現,近六成港人預計到了退休年齡後仍需繼續工作,近三分之一受訪者更直言退休儲備不足夠。本港不少企業把員工退休年齡設定在60歲,惟強積金需到65歲才能提取。

《大公報》以專題系列報道,分別訪問55歲、60歲及65歲的僱員對退休的看法,並詢問學者、理財專家、人力資源顧問及立法會議員的意見,探討如何為退休作準備,不至於退休變退「憂」。

踏入55歲,職業生涯進入最後直路,兼顧目前的工作、家庭各樣開支之餘,也要為未來的退休生活打算。面對有限的積蓄,有勤奮的港人為未來搏命打拚,無意踏入65歲時立即退休,揚言到了70歲仍「做得就做!」

有人力資源專家表示,現時香港勞動人口相對匱乏,建議企業考慮實際情況讓員工選擇延遲退休年齡,多累積資產,為未來退休生活作更好準備。

「趁現在還算後生,搏命打拚賺多一些,退休後就不用擔憂老無所依!」今年剛好55歲的鄭先生(阿東)提到十年後的退休生活,他坦言並無周詳計劃,「除買了份醫療保險以防萬一,並沒有其他理財投資。」現時從事機電安裝工作的阿東,大學時代修讀計算機工程學系,畢業後加入一間大型企業從事機械維修。

鄭先生和朱先生合租工廈寫字樓,經營送貨運輸生意,但二人都說扣除開支後,收入所餘無幾。(大公報圖片)

經濟拮据 做兼職司機幫補

「二十多年前月入有近三萬元,已很不錯,但工作較死板沒有挑戰性。」不甘平淡的阿東數年後轉職印刷業,「九十年代香港印刷業十分興旺,只要肯搏肯捱月入六位數不是夢。」由於業務應酬經常需要北上,阿東自言花錢如流水,在好景時沒有累積太多財富,踏入千禧年後印刷業逐漸式微,阿東與中學同學朱先生合租沙田一工廈內的寫字樓經營送貨運輸的業務。「太太和兒子在內地生活,僅租樓和生活費就要萬多元,加上兒子每月五六千元參加興趣班和補習的費用,每月開支超過三萬元。」阿東表示,曾因經濟拮据,兼做司機幫補家計。

月入三萬 扣除開支所餘無幾

在朋友關照下,阿東兩年前開始承接汽車充電樁的安裝工程,「二十多年沒有接觸,很多東西需再學習,還要重新考取相關牌照。」阿東為了節省開支,一人身兼多職,「既是接線生又是採購員,還要做司機和安裝技工。」阿東透露,現時月入四萬多元,扣除日常開支,每個月約有一萬元結餘,「現時總資產約有100萬元,預計約70歲時半退休,到時做些駕駛的士、貨VAN等較輕鬆的工作。」展望未來,阿東期望發揮港人刻苦耐勞的精神,在十年間拚盡全力賺多一些,希望晚年生活能安逸。

「大兒子已有工作不需供養,但細仔剛入讀大學,每個月還要給他近萬元生活費,太太是家庭主婦,所有支出全部寄託在我一個人身上,說不辛苦是假的。」同樣是55歲的朱先生,與阿東合租寫字樓共同打拚,從事運輸物流業近20年。「以前好景時擁有數輛兩地牌和本地牌貨櫃車,現在只剩一輛本地貨車搵食。」面對運輸業不景氣,朱先生唏噓道:「現在每個月收入約三萬元,扣除日常開支後所餘無幾。」

生活成本低 考慮內地安老

「好彩早年花了十多萬(元)購買一間公屋,才不用擔心沒地方住。」打拚大半生,朱先生坦言手上僅有數十萬積蓄,因沒有購買醫療保險和其他理財工具,打算退休後的醫療只能靠政府,「或者返內地看醫生,比香港便宜很多。」朱先生透露早前友人患病需做手術,在港需支付近十萬元,因難以負擔,只有向深圳的公立醫院求醫,最終使費只需萬多元,「香港另一個問題就是求診輪候時間長,好多有病的長者根本等不起。」

朱先生表示,本港生活成本較高,內地無論居住環境、生活指數,還是鄰里關係都較好,退休後會考慮和太太回內地養老,「現在再打拚十多年,希望可以存夠200萬,到時兩公婆每個月一萬元生活費絕對能應付日常所需。」

強積金有波動 謹記每年審視

(大公報記者 葉浩源)了解鄭先生的財務狀況後,獲得「2023保協傑出財務策劃師金獎」的財務策劃師單俊偉表示,以強積金成立23年計算,假設鄭先生每月供款1500元,利用強積金股票基金,於55歲已累積到58萬元,70歲時將有約154萬元。單俊偉提醒無論哪一種投資風險級別,強積金都會有波幅,他建議僱員每年作審視,並作適時調配,以達期望回報。

單俊偉指出如鄭先生打算退休後,每月開支為1萬元,到他70歲時,因通脹關係每月開支會上漲至約1.5萬元。單俊偉建議鄭先生如70歲退休後為降低投資風險,將強積金轉為投資債券基金,同時可每月在強積金資產取出15000元作開支,而單俊偉計算回報及通脹後,相信其強積金可用約8年。

醫療費影響退休生活

單俊偉建議鄭先生需集中處理78至88歲的退休開支,因當他78歲時,現值1萬元將等於約1.6萬元。單俊偉又指出市場上有一些儲蓄型保險,如果鄭先生由現時開始每月儲蓄7500元至65歲,到78歲時,每月已可領取1.6萬元款項直至88歲。另外,單俊偉亦提醒退休人士需先做好保險的風險管理,其中醫療費用的支出絕對影響退休生活。

專家:延退休可緩解勞動人口不足

本港沒有法定退休年齡,人力資源顧問、毅知顧問公司董事總經理周綺萍表示,香港一般的退休年齡為60歲,有公司會因應需要而延長僱員的退休年齡,個別公司更會將退休年齡調升至65歲,視乎實際情況,有些僱員甚至可續到70歲。

「(退休後)一定要搞掂個錢!」周綺萍直言,退休人士首要有足夠的退休金,了解財政上儲備是否足夠,是否足以支付平常開支,並要有心理準備,退休後收入減少,必須量入為出。她又指出,退休人士亦需考慮醫療及房屋開支,僱員除盡可能擁有不需再供款的居所,如遇突如其來的疾病,亦有預先購買的醫療保障。

本港職場普遍存在年齡歧視

「養老金(退休金)非常重要,必須按自己的需要,計清楚條數才好退休。如果未計清楚條數,55歲退休,58歲再出來工作,便很難找到工作。」她坦言本港職場普遍存在年齡歧視,年過50歲較難發展第二事業,因而建議打工仔在未儲夠相當退休金時,不要輕言退休。此外,她又指出,雖然僱員享有強積金保障,但相關供款需待65歲才可以領取,加上近年強積金回報未如理想,退休僱員不可只靠強積金,還需有自己的資產支持。

本港勞動人口日漸減少,撇除外傭,由2018年的368萬高峰,下跌至去年的346萬。「現時人手十分緊絀。」周綺萍表示香港與其他地方同樣面對勞動人口老齡化問題,因六十年代嬰兒潮出生的人陸續踏入退休年齡,加上現時出生率不斷減少,2020年開始的勞動人口已不斷減少。她認為除了特區政府推行的搶人才計劃及鼓勵生育的政策外,企業亦可積極延後退休年齡,以補充勞工市場。

責任編輯: 宋得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