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習近平主席會見了來華舉行第二十四次中國-歐盟領導人會晤的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和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今年是中國同歐盟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20周年。「夥伴」一詞,也是會見中多次出現的關鍵詞。

中歐作為推動多極化的兩大力量、支持全球化的兩大市場、倡導多樣性的兩大文明,在當前動盪加劇的國際形勢下,理應當夥伴,毫無疑問,全面戰略夥伴關係是中歐關係的正確定位。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年底以來,中歐關係呈現鞏固發展的良好勢頭,取得了豐富成果,這也符合各方的期待。

面向未來,中歐怎樣繼續當好互利共贏的夥伴呢?習近平主席指明了方向。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增進理解、妥處分歧。習近平主席指出了三個「不能」——「不能因為制度不同就視彼此為對手,不能因為出現競爭就減少合作,不能因為存在分歧就進行對抗」。遵循這三個「不能」,中歐關係就不會偏航。同時,在經濟合作方面,習近平主席提出了三個「夥伴」——「中國願將歐盟作為經貿合作的關鍵夥伴、科技合作的優先夥伴、產業鏈供應鏈合作的可信夥伴」。前幾天看到一個數據,今年1至11月中歐班列的貨物運量,已經超過了2022年全年,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中歐經貿合作前景廣闊。結合起來看,我們會發現,三個「不能」,指向的是少做對抗的減法,而三個「夥伴」,指向的是多做合作的加法。中歐雙方共同做好這些加減法,發展好中歐關係,將為世界提供更多穩定性,也將為發展提供更多推動力。

(來源:新聞聯播)

責任編輯: 宋得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