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記者 葛沖)第二十四次中國—歐盟領導人會晤將於本週四在北京登場。這將是中國—歐盟領導人會晤四年來首次在線下面對面舉行。根據外交部公布,國家主席習近平將會見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和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國務院總理李強將同米歇爾和馮德萊恩共同主持會晤。雙方領導人將就中歐關係中的方向性、戰略性問題和共同關心的全球性議題深入交流,為中歐關係發展規劃藍圖、確定重點、注入動力。
去年底以來,中歐重啟疫後高層交往,各領域交流磋商不斷。去年11月,習近平主席在二十國集團巴厘島峰會期間與歐洲多國領導人分別舉行會晤。今年6月,李強總理訪問歐洲。去年底以來,德國、法國、西班牙等歐洲多個國家的首腦、政要,以及歐洲理事會、歐盟委員會主席陸續訪華。過去一年間,中歐在環境與氣候、數字、經貿、戰略領域的高層對話相繼順利舉行,中歐關係發展勢頭持續向好。
但「船到中游浪更急」,中歐關係要進一步提升,仍面臨着泛政治化、泛安全化埋下的重重「巨浪」、「暗礁」與「險灘」的考驗與攔阻。近年來,歐盟及一些歐洲國家,在對華戰略文件中更多的突出中國「對手」的一面,將中歐關係定位為「夥伴、競爭者和制度性對手」,「既要在歐方有需求的領域合作,又要遏制中國發展」,時不時借所謂人權問題對華發難,在經貿、投資等領域強調所謂「去風險」,甚至還有一些國家明裡暗裡借提升與中國台灣地區的所謂交往級別等一而再,再而三地在台灣問題上玩火。
中歐是夥伴,不是對手。中歐之間共識遠大於分歧,合作遠大於競爭。中歐經貿、投資、科技等諸多領域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合作空間與潛力巨大。統計數據顯示,目前中歐互為第二大貿易夥伴,每年開行的中歐班列多達一萬多次。同時,歐洲不少國家在能源、產業、債務及社會等領域正面臨這樣或那樣的困境,也正在不斷推升歐方的對華合作需求。
顯然,中歐高層間的頻密互動與溝通,是推動中歐關係這條大船不斷前行且不偏航的最大動力和引領。外交部發言人表示,中方期待此次領導人會晤發揮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重要作用,通過戰略溝通增進理解互信,通過開拓創新加強互利合作,通過對話協商探討解決問題的思路,合作應對全球性挑戰,為世界注入新動力,為國際局勢增添穩定性,為中歐關係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戰略引領。
多年來,中國始終把歐盟作為全面戰略夥伴看待,而歐洲亦是多極化世界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中歐之間沒有根本利益衝突,共同利益遠遠超過競爭與分歧,雙方完全可以求同存異,互利共贏。中歐之間務實合作的大船,一定不能被泛政治化和泛安全化的迷霧迷失方向。相信即將舉行的中歐領導人會晤,將有助雙方消除誤解,增加互信,引領航向,推動中歐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再上新台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