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網記者 敖敏輝)2023年「讀懂中國」國際會議(廣州)2日在廣州開幕,大會首次就粵港澳大灣區融合設立專題研討會。在當日下午舉行的《粵港澳深度融合:打造世界一流灣區》研討會上,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香港再出發大聯盟秘書長譚耀宗表示,習近平主席對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提出了「一點兩地」最新戰略定位,與此同時,香港亦進入了由治及興的新階段,新時代下,香港要為國家的發展貢獻香港力量,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中要有新的責任和擔當。他從六方面進行分享和建議。
譚耀宗指出,香港要堅定不移地維護國家安全,為大灣區發展創造穩定的環境。2019年的修例風波、現時的國際局勢多變,都在提醒香港要增強危機意識和風險意識。因此,香港要堅定不移地維護國家安全,貫徹落實《香港國安法》,並加快制定「23條」立法的步伐,防止香港成為西方反華勢力遏制中國的橋頭堡,守好祖國的南大門。
其次,香港要不斷研究探討銜接政策,加快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近期,廣東出台的《「數字灣區」三年行動方案》在香港受到高度關注,數字灣區的建設,將為三地居民工作、生活以及商業發展帶來巨大變化;民生方面,廣東省出台以及落實了多項給予香港居民同等待遇的政策,特區政府亦提出了未來會落實跨境救護車、擴大香港醫療券到大灣區內地城市的使用範圍等舉措。這些將為加速大灣區一體化、實現高質量發展打下重要基礎,也讓更多香港居民分享到大灣區發展的紅利,推動了人心回歸。接下來,需要探討如何將更多涉及兩地議題的政策在「一國兩制」的框架下處理,進一步推動香港與內地的融合。比如,香港故宮的落成惠及了包括香港市民在內的大灣區居民及外國遊客,然而,由於香港故宮被視為境外單位,內地文物外借受到多方面限制;香港的文物前往內地,也面臨着同樣的限制。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因此,未來需要在兩地制度銜接中做更多創新的探討,充分發揮香港的優勢,貢獻大灣區建設。
譚耀宗續指,香港還要發揮國際化優勢,協助大灣區成為行業規則的引領者。當前,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有些領域仍然面臨被國際規則「卡脖子」的問題。香港在醫療、知識產權等多領域與國際接軌,目前,由港大深圳醫院牽頭,兩地醫療系統已經啟動了「國際醫院評審認證標準」的合作,未來有助於大灣區醫療標準與國際銜接。他期待香港能夠幫助更多的行業探索如何對規則進行優化和創新,讓大灣區的標準能走向世界。
在發揮香港聯通國際作用、向世界說好中國故事方面,譚耀宗指出,西方對中國日新月異的發展不甚了解,因此,可以攜手推出更多便利遊客到大灣區的措施,如加快推進「一站多程」式旅遊模式實施,讓更多人親自到中國體驗華夏之美。
另外,在鞏固和發展香港金融中心地位、以愛國主義教育深化青年工作等方面,譚耀宗亦建言施策方向。
「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邁向新的台階,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大灣區建設正處於開創新局面、實現新飛躍的關鍵時期,我們要共同攜手,凝心聚力,為強國建設與中國式現代化貢獻力量。」譚耀宗說。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