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政司司長林定國在澳門出席第十二屆內地與港澳法律研討會時致辭。(政府新聞處)

律政司司長林定國今日(30日)在澳門出席第十二屆內地與港澳法律研討會致辭時表示,推進「一帶一路」及大灣區發展,必須加強國家涉外法治建設。

林定國稱,粵港澳大灣區具有世界獨有的「一國、兩制、三法域」特色。善用三地法制的優勢,是對「一帶一路」及大灣區發展和加強涉外法治重要一環。要達致三法域的深度融合,他認為必須深化、強化、細化以下三方面:一、法律的銜接;二、機制的對接;三、人才的連接。

林定國表示,就法律的銜接而言,律政司正積極推動擴展「港資港法」和「港資港仲裁」措施至適用於整個大灣區,容許港資企業有更大的自由度選擇以香港法律作為合同的適用法律;及選擇以香港作為仲裁地。有關擴展將為企業提供更大彈性及更多法律服務上的選擇,善用香港與國際接軌的商業規則和中英雙語普通法制度,增強外資通過「借港登陸」投資的信心及吸引力。此外,內地與香港特區民商事判決互認及執行的新安排將於明年1月底正式實行。律政司亦正與最高人民法院就優化司法文書送達安排進行商討,期望今年年底有實質成果。

機制對接方面,為了加強與內地建立對接,律政司正籌備與最高人民法院建立恒常對接平台,作為高層次、恒常化、機制化的官方渠道,共同推進大灣區司法和法律研究及實務工作,收集意見,更好面對法制差異做成的難點痛點,推進更多便利惠民措施。律政司也會繼續用好粵港澳大灣區法律部門聯席會議等不同機制,務求集思廣益,助力大灣區的法治建設。

人才連接方面,粵港澳大灣區律師執業考試試點工作已經獲得延期至2026年,並降低參加考試執業經歷門檻到三年,相信精通內地和香港和澳門法律的年輕律師能為國家和外資企業提供更有效率的法律服務。此外,律政司會推動成立「香港國際法律人才培訓學院」,為國家培養熟悉國際法、普通法和大陸法等不同地區法制的涉外法律人才,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更好法治保障。

責任編輯: 何雪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