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莊紫祥
前不久由香港特區政府財經事務及庫務局與投資推廣署主辦的亞洲最具影響力的金融科技活動-「第八屆香港金融科技周」。該屆金融科技周以「金融科技新定義」為主題,有來自金融、科技企業和機構的代表人士圍繞金融科技創新、金融科技服務實體經濟和大灣區金融科技合作等熱門話題展開討論交流。筆者通過學習活動周的相關內容有如下體會:
一是香港特區政府與香港金融管理局,不斷秉持「穩步創新」的理念,主動配合「金融科技新定義」這一主題,陸續公布一系列新措施,對未來12個月推出的舉措進行細化,以加強財富科技、保險科技、綠色科技、人工智能和分布式賬本技術等應用。
二是在不斷更迭的科技浪潮中,近年來香港的金融科技生態系統迅速擴張。創新公司、初創企業以及大型金融機構積極採用人工智能、區塊鏈技術、大數據分析和數字支付等前沿技術。這些技術的廣泛應用不僅提升了金融領域的效率,也賦予了消費者更多便利和選擇。
三是香港特區政府秉持着「穩步創新」的做事理念,使金融科技成為驅動行業變革的關鍵力量。如香港金管局早前推出「金融科技2025」策略,鼓勵金融業界在2025年前全面應用創新的金融科技,通過先進科技將銀行監管過程數字化。
四是金融科技要創新,離不開法律和政策護航。近年來,香港特區政府不斷更新法規框架等政策措施,為創新公司和初創企業提供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五是前瞻思維和政策支持為香港金融科技行業植入更多創新基因,使香港成為全球備受矚目的創新中心之一。香港投資推廣署公布的數據顯示,香港已有超過800家金融科技公司和超過3900家初創企業,有超過10家獨角獸企業在香港建立總部。使香港的「全球金融科技指數」,位列亞太區第一及全球第九名。
六是更好服務實體經濟,財庫局也公布了多項措施,旨在發展金融科技的同時加強它們與實體經濟的聯繫。如推出新的綜合基金平台;歡迎數字人民幣跨境使用,便利訪港內地旅客和前往內地的香港居民;促進虛擬資產和Web3.0領域與實體經濟相關的應用和創新,並進一步完善監管架構。
總之,香港特區政府一直以來致力推動香港金融科技發展,以提升香港金融服務業及實體經濟的競爭力,賦能金融機構加速數字化和產品創新,更好服務實體經濟,並為市民提供更方便、更便宜、更普惠的金融服務。同時,利用金融科技助推實體經濟,力求將香港發展成為國際金融科技中心的重要動力之一。如4月在「粵港澳大灣區金融發展論壇」,金管局副總裁陳維民就曾圍繞「金融支持實體經濟」話題發表演講。另財庫局局長許正宇亦介紹,從推出新的綜合基金平台到歡迎更多數字人民幣應用方案等舉措,都將惠及實體經濟並為發展香港的金融科技生態圈提供更強大動力。香港特區政府不斷推出的各項具體政策措施,正顯示香港堅定支持金融科技產業快速發展的決心。
灣區深化合作正當時,近中國人民銀行將與香港金管局及澳門金融管理局簽訂三方合作備忘錄,進一步深化粵港澳大灣區金融科技創新監管合作。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也是創新和科技中心。大灣區作為最開放、最有活力和競爭力的世界級城市集群之一,在發展金融科技和普惠金融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今年以來粵港澳大灣區參與「跨境理財通」的個人投資者同比增長了40.1%;跨境匯劃金額同比增長4.1倍。相信隨着大灣區互聯互通的不斷深化,消費者對於跨境金融服務的需求越來越強烈。因此深港兩地銀行間協同互補,打造類似「金融漫遊」的潛力巨大。
今年是香港金管局成立30周年,在創科發展瞬息萬變、嶄新意念和機遇不斷重塑金融科技領域的時代。我們堅信,香港金融服務業只要擁抱這些變化,繼續創新活力,走在金融科技發展的前沿,一定能實現「金融科技2025」策略訂下的願景。
(作者為全國政協委員、大灣區金融科技促進總會會長、香港各界慶典委員會基金會主席)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