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生到楚雄州博物館參觀。(譚旻煦 攝)

(香港文匯網記者 譚旻煦)正在雲南參加「滇港同行 青春築夢」的香港中文大學學生16日來到楚雄州博物館參觀。「我上小學的時候在香港科學館看到過恐龍化石,沒想到今天來到了它出土的地方,見到很多的恐龍化石,很震撼。」李毓鳴看完展覽後說,「也非常感謝雲南能贈送這麼珍貴的化石給香港。」在博物館裏展出的恐龍骨骼化石、恐龍蛋化石和模擬的恐龍化石挖掘過程,特別引起了大家的興趣。

恐龍化石吸引港生。(譚旻煦 攝)

「跨學科研究令人敬佩」

主修歷史的陳堉祺在看完博物館展出恐龍化石相關內容後非常佩服科技人員的工作,「我感覺這是一個跨學科的研究,不僅僅是歷史,還涉及工程、環境資源等方面,研究人員不僅要將它們挖掘出來,然後修復裝架,展示給觀眾,還要將相關的內容通過各種方式傳遞給觀眾,這非常厲害。」

兩位男生覺得恐龍化石的挖掘保護是一項跨學科的工程,能做好非常不容易。(譚旻煦 攝)

陳堉祺還關注到了當地為保護化石所作的努力與犧牲。她說,恐龍化石在這裏發現,需要挖掘和保護,這就意味着在這裏生活的人們可能需要放棄一些發展的機會,他們這種為保護而做出的犧牲非常令人敬佩。不過他也在今天參觀的楚雄紫溪村了解到,當地為了改善民眾的生活,也鼓勵他們通過其它方式來發展,「紫溪村那裏的發展,感覺很好。」

在博物館觀看化石發掘過程。(譚旻煦 攝)

回香港再去看恐龍化石

同學們得知在香港科學館有同款恐龍化石後,紛紛感嘆「好想去看,就怕約不到」、「回去以後要找時間去看看」。據了解,雲南楚雄祿豐恐龍早在2008年就與香港結下不解之緣:科學館裏一架長7.8米、高2.2米的恐龍化石標本,正是來自雲南祿豐最具代表性的「許氏祿豐龍」,它還有一個好聽的名字「阿納雲香」。陳堉祺說,「恐龍化石也是很好的使者,很好地促進到香港與雲南兩地的交往交流,這次的滇港同行青春築夢也是!」

責任編輯: 張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