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四川政協常委兼港區委員召集人、四川社團總會會長唐安英。

文/唐安英

行政長官李家超發表新一份施政報告後,隨即公布《北部都會區行動綱領》(《綱領》),落實以產業發展為導向的「北都區」建設大綱。由「北都區」的四大分區規劃不難看出,特區政府在整個「北都區」建設中,充分體現大灣區一體化發展的思維,能很好地發揮兩地的各自優勢,推動本港產業發展。因此,可以說,建設好「北都區」,香港充分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和祖國內地的發展大局,把握發展新機遇、實現發展新飛躍。

過去本港的發展思維不過「深圳河」,自我設限。進入由治及興新階段,特區政府打破框框,積極以灣區融合思維推動發展。北都區的規劃就是典型例子。《綱領》將「北都區」分為「高端專業服務和物流樞紐」、「創新科技地帶」、「口岸商貿及產業區」和「藍綠康樂旅遊生態圈」四大區域,每一個區域都不是只着眼於本港單打獨鬥,而是緊密結合深圳的優勢,進行深度融合和制度創新。

灣區融合思維規劃北都區

「高端專業服務和物流樞紐」能用好本港在高端服務業方面的優勢,協助前海、南山和其他地區的內地企業,通過香港拓展海外市場,這一定位與內地近年吸引本港企業和人才北上發展的政策完美對接,真正將兩地的優勢資源連接起來。

北部都會區將分為四大區域,由西至東分別為高端專業服務和物流樞紐、創新科技地帶、口岸商貿及產業區、藍綠康樂旅遊生態圈。(網誌圖片)

「創新科技地帶」包括新田科技城提供約300公頃創科用地,可容納700萬平方米總樓面面積,相等於17個科學園。特區政府已經在區內預留專上院校用地,目標是進一步做大本港的科研優勢,鼓勵科創團隊用好內地的產業鏈優勢進行產學研合作,成為經濟發展的孵化器和新引擎。

「口岸商貿及產業區」集中提供鮮活食品過境檢測等設施,能夠進一步便利兩地的商貿合作,提升跨境貿易的效率,能夠很好地支援整個「北都區」實現跨境同城一體化發展。至於「藍綠康樂旅遊生態圈」,則聯手深圳打造貫穿港深兩地的生態廊道,共同打造生態旅遊項目,體現出兩地山水相連、人心相通。

「北都區」需以基建為先,政府已經做足跨境交通規劃,北環線主線工程、古洞站、新皇崗口岸聯檢大樓等基建配套,將陸續有序落成啟用。政府又建議將交椅洲人工島項目擬議的策略性鐵路向北延伸至洪水橋並接駁規劃中的港深西部鐵路,加強交椅洲與北部都會區及至港深西部鐵路的連繫及增強香港鐵路網絡的連通性。可見特區政府在考慮「北都區」發展時,從產業規劃到基建規劃,都與灣區內地城市做到無分彼此、攜手發展。

灣區思維不僅要體現在規劃層面,更要落實在行動上。特區政府今後要與灣區內地城市的地方政府密切溝通,建立恒常的溝通和辦事機制,一同整全區內產業發展,在招商引資、人才引進、吸引國內外企業進駐等方面創造更完備的條件。

川港合作前景廣闊

面對外圍經濟環境的巨大挑戰,本港必須進一步融入祖國發展大局,才能牢牢掌握發展的主導權。其實本港除了與灣區內地城市密切合作,進一步把拓展合作空間,發展的動力更大。香港和四川經貿關係密切,香港是四川最大的外資來源地,不少港資項目更已成為當地的地標。截至去年底,香港在四川累計投資接近6500個項目和企業,佔四川省累計外商直接投資額大約六成;四川目前有40家企業在香港上市;香港和四川一直通過優勢互補,推動科技成果產業化,兩地已就12個包括創新科技在內的領域達成共識,同時支持川港的大學、科研機構加強交流及進行研發合作;四川省政府借出三星堆博物館展品,目前正在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展出,大批香港市民踴躍參觀。實際情況顯示,川港在經貿、創科、文化合作前景廣闊、前途無限。

施政報告體現了特區政府對接大灣區規劃和把握國家機遇的決心和執行力,描繪香港美好前程的宏偉藍圖,本港社會各界應攜手合作,堅定支持落實好施政報告,建設好北都區,加快香港由治及興。

(作者為四川政協常委兼港區委員召集人、四川社團總會會長)

責任編輯: 文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