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昨日公布《長遠房屋策略》周年進度報告,未來10年公私營房屋總供應目標為44萬個單位,當中公營房屋佔30.8萬個。圖為一公屋屋苑。 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記者 張弦)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上周三發表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出多項房屋供應措施。困擾香港多年的「上樓難」問題,漸見紓緩曙光。特區政府跟進施政報告,昨日公布《長遠房屋策略》周年進度報告,顯示未來10年公私營房屋總供應目標為44萬個單位,比去年訂立的目標多一萬個單位,當中公營房屋佔30.8萬個。有研究房屋的專家表示,若特區政府能按目標落成相應公營房屋單位,相信有助縮短公屋輪候時間,預計公屋平均輪候時間能由目前5.3年,回落至2027年的4.6年。亦有專家建議,精簡公屋編配流程,若每個公屋單位能縮短兩三個月編配時間,估計能大大加快整個公屋輪候冊的流轉速度。

特區政府昨日公布《長遠房屋策略》最新的周年進度報告,預料未來十年(即2024/25至2033/34年度)公私營房屋總供應目標為44萬個單位,比去年就2023/24至2032/33年度十年目標多一萬個單位。

最新的公營房屋供應目標為30.8萬個單位,其中21.6萬個單位為公屋或綠置居單位,9.2萬個為其他資助出售房屋單位。私營房屋供應目標則為13.2萬個。

未來5年度公營房屋總建屋量

約三分一料五年內落成

總供應量方面,主要來自新發展區及大型發展項目(約佔43%)、用地改劃(約佔37%),以及其他項目(約佔20%)。約三分之一預計在第一個5年期(即2024/25至2028/29年度)落成;另外三分之二預計在第二個5年期(即2029/30至2033/34年度)落成。

總供應量方面,約三分之一預計在第一個5年期落成。圖為興建中的居屋「啟鑽苑」。 資料圖片

由於第一個5年期的項目大多在興建中或已經在「造地」較後階段,有關項目的落成時間表相對比較確實。至於第二個5年期落成項目,大部分用地處於造地或研究階段,能否用於興建公營房屋取決於可否如期完成所需程序,例如改劃、地區諮詢、基礎建設、收地、清拆、重置受影響設施、立法會撥款批核、地盤平整等。

正如行政長官上周三在新一份施政報告中公布,在未來十年政府已覓得足夠土地,以提供約41萬個公營房屋單位,足以滿足上述的30.8萬個公營房屋單位的需求。以單位數目計算,供應主要來自新發展區及大型發展項目(約佔43%)、用地改劃(約佔37%),以及其他項目(約佔20%)。政府會善用珍貴的土地資源,通過優化發展潛力(例如在可行和適當的情況下提高地積比率和建築高度),以增加公營房屋建屋量。

團結香港基金副總裁葉文祺昨日向香港文匯報表示,未來十年總房屋供應目標,比去年的同一估算多出1萬個單位,而房屋局早前公布的未來5年公營房屋預測建屋量為14.18萬個單位,整體亦較上一個五年期預測增加約1.3萬夥。他認為這些政策有助於縮短公屋上樓的時間,若未來5年有關單位如期落成,估計在2027年,公屋輪候時間或能下跌至4.6年。

精簡公屋編配加快輪候冊流轉

公屋聯會主席文裕明亦認為,房屋供應目標及公屋建屋量有增加是好事,可以加快市民輪候上公屋的時間,不過他亦指在數量上升及速度加快的同時,還需要精減公屋單位編配手續,以壓縮當中程序的花費時間,對加快整個輪候隊伍的流轉有很大好處,「市民從收到通知獲編配公屋,到正式上樓都需要唔短的時間,如果一個單位可以縮短兩三個月編配時間,幾個單位加起來就可以縮短差不多1年的時間,整個輪候隊伍等候的時間就可以大大縮短。」

責任編輯: 孫佳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