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效能不斷提升,公務員的主動性亦持續提高。圖為公務員團隊全力清理黑雨後的泥濘路面。 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記者 柴婧)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的管治哲學是「以結果為目標」。他日前接受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媒體聯合專訪時指,要做到這一點有幾個關鍵點,包括落實體系建設、明確權責,而更重要的是要讓部門像養育子女一樣,對工作有擁有權,願意主動關心、投入。去年施政報告的百餘項指定項目關鍵績效指標(KPIs)完成出色,今年李家超又大膽設置總量超過去年的指標,他希望在領導統籌、調動公務員隊伍主動性、落實「愛國者治港」等方面的工作都更進一步,以進一步追時間、追成果。 

國家主席習近平去年7月1日在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大會暨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六屆政府就職典禮上發表的重要講話,提出了「四個必須」和「四點希望」,當中指出「第二,必須堅持中央全面管治權和保障特別行政區高度自治權相統一。」以及「第三,必須落實『愛國者治港』。」李家超表示,為令「愛國者治港」創造更大價值,施政報告內有交代會不斷探索不同方式,推動行政立法互動交流更上一層樓,「我覺得這個空間仍十分大。」

習近平在「四點希望」中的第一點提到「着力提高治理水平。完善治理體系、提高治理能力、增強治理效能,是把香港特別行政區建設好、發展好的迫切需要。」為落實體系建設,李家超在新一份施政報告中,宣布政府將設立六個辦公室,包括「大型發展項目融資辦公室」、「數字政策辦公室」、「新型工業發展辦公室」、「文創產業發展處」、「弘揚中華文化辦公室」和「香港藥物及醫療器械監督管理中心」籌備辦公室。

制訂指標盼明確工作優次

設置清晰架構,目的是落實施政目標。李家超領導政府貫徹「以結果為目標」的文化,香港文匯報翻查資料顯示,去年110項關鍵績效指標(KPIs)中,涉及「搶人才」、青年生涯規劃、舉辦文藝活動、聯合清潔公屋等12項更提前或超額達成目標,僅三項因需要深入研究等原因而延遲,以及一項修改了細節。他今年再接再厲,訂立共150個指標,包括延續去年訂立的77個指標,並新增73個新指標,涵蓋愛國主義教育、建設「八大中心」、土地房屋、交通運輸、青年發展等30個範疇。李家超指,制訂指標的目的,除了要深化「以結果為目標」、改造政府文化外,亦希望通過領導統籌明確工作優次,幫公務員解決各部門間的工作協調問題。

充分調動公務員隊伍主動性

充分調動公務員隊伍的主動性,是「以結果為目標」的又一要義。李家超認為,要切實做到權責清晰,但更重要的是要讓部門有擁有權,「你最關心的是自己的仔女,因為那是你擁有的,如果這項責任是由你這個部門擁有,就會整日想着如何做好,不是只沉醉在程序上,而是會真的要確保自己的『仔女』有好成績、健康、有活力、開心,會很主動去想,所以是擁有權,不單止是權責清晰,而是會有一種很關心、投入的感覺,這在體系建議內是重要的,否則難自發去推動落實有關措施。」

「用好」隊伍 需「潤滑」制度

他透露,今次施政報告很多措施是公務員同事主動建議,甚至是爭取的,他對此感到高興。他稱讚,香港公務員是優秀的,要「用好」這支隊伍, 所以需要「潤滑」整個制度,明確焦點、權責,使制度運作暢順、有聚焦、鼓勵人投入,並有恰切的賞罰制度。

李家超並特別提到要強化領導統籌,善用三位副司長,他認為副司長的工作卓有成效,他亦會要求他們加快工作完成進度,增強他們的動力,「大家一起追時間,即是時間壓縮了,量又多了,還要追範圍,所以要有副司長一起,讓我們這艘船的船長、水手多了,航行的速度就會快。」

責任編輯: 孫佳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