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管局在「中央援港應急醫院」開展顯影電腦掃描造影服務及超聲造影服務。 香港文匯報記者黃艾力 攝

(香港文匯報記者 郭倩)由中央援建的落馬洲河套區「中央援港應急醫院」在香港社會全面復常後亦隨之轉型,香港特區醫院管理局於今年4月起在應急醫院設立放射診斷服務,得以大幅縮減輪候時間,病人亦反應正面,截至上月底已為4,484宗個案提供服務。為配合服務需求的增加,醫管局亦逐步在應急醫院拓展多個服務範疇,包括開展顯影電腦掃描造影服務及超聲造影服務,本月起亦設立內視鏡檢驗部、微生物化驗室及提供睡眠測試服務。醫管局表示,在應急醫院提供不同範疇服務除了能縮短病人輪候時間外,還能藉機測試流動性日間診治模式,取得的寶貴經驗有利於醫院的整體服務發展。

醫管局於今年4月推出「日間放射診斷服務先導計劃」,邀請臨床情況合適的病人轉往應急醫院,接受放射診斷服務,縮短病人的輪候時間以紓緩公立醫院放射科服務的壓力。先導計劃推行以來,病人反應正面,截至上月底已累計服務4,484宗個案,當中包括3,266宗電腦掃描及1,218宗磁力共振掃描個案,醫管局預計至今年底可完成8,000宗放射科檢查。

圖為內視鏡檢驗部。左起:新界東醫院聯網感染控制主任周芷瑩,冼藝泉及葉偉文。 香港文匯報記者黃艾力 攝

輪候電腦掃描 123周縮至38周

新界東醫院聯網臨床服務統籌冼藝泉近日向香港文匯報表示,參與先導計劃的病人的輪候時間大大縮短,「電腦掃描的輪候時間由123個星期縮短至38個星期,磁力共振掃描則由122個星期縮短至50個星期。」他續說,應急醫院的電腦掃描每日服務量亦逐步增加,7月至9月的每日服務量分別為27宗、42宗和57宗個案。

他表示,因應服務需求的增加,放射科除了增加電腦掃描服務量外,亦開展顯影電腦掃描造影服務及超聲造影服務。在7月至9月期間,應急醫院共提供了231人次的顯影電腦掃描造影服務,並計劃於12月起服務全港公立醫院病人,而超聲造影服務亦於12月開展,預計每日服務18名病人。

設內視鏡檢驗 提供睡眠測試

此外,醫管局更在應急醫院擴展了3個服務範疇,包括設立內視鏡檢驗部並推行「內視鏡服務先導計劃」;設立微生物化驗室,提供多重耐藥性菌類篩查,包括耐萬古霉素腸球菌及耐多藥鮑氏不動桿菌的細菌鑑定、抗菌素敏感度測試及耐藥性基因檢測,而微生物化驗室的先進化驗儀器均由中央支援。

醫管局在應急醫院拓展多個服務範疇,還設立內視鏡檢驗部、微生物化驗室及提供睡眠測試服務。圖為微生物化驗室。香港文匯報記者黃艾力 攝

另外,由於應急醫院擁有較多房間,故醫管局又善用空間為市民提供睡眠測試服務。冼藝泉指出,應急醫院將於本月31日起為全港公立醫院病人提供睡眠測試服務,睡眠測試地點為10間配備獨立洗手間的單人房間。睡眠測試由新界東醫院聯網護理團隊全程監察病人臨床情況,服務時間為星期一至四、每日晚上8時至翌日早上8時,每星期提供40個測試名額。

他表示,睡眠測試是一種診斷睡眠窒息症的方法,據估算全港約有34萬人有接受睡眠測試的需要,但公立醫院床位數量非常有限,故僅能向嚴重個案提供睡眠測試,「應急醫院空間廣闊,正好填補了公立醫院缺乏床位的空缺,讓更多有需要的人可接受睡眠測試。」

他續說,應急醫院推出這一系列服務除了能縮短病人輪候時間外,更重要的是藉機測試流動性日間診治模式,「在應急醫院可以專門測試這個模式,即將急症病人與非急症病人分開,看看是否能達到分流的效果。」他相信在通過有關計劃獲得寶貴經驗後,有利於醫院的整體服務發展。

應對雙疫夾擊 兩醫院隨時候命

(香港文匯報記者 文森)香港的新冠確診個案近日有所增加,加上冬季將至,將面臨流感及新冠雙疫夾擊。醫管局行政總裁高拔陞昨日在電視節目上指出,現時社會全面復常,巿民社交及人與人接觸增多,而今年冬季是疫後「撤罩」的首個冬季,估計會有較多新冠及流感個案,醫管局必要時或將啟動位於落馬洲的河套應急醫院以應付病床需求。他又提醒市民做好預防,呼籲高危人士盡快接種疫苗。

高拔陞:對流感抵抗力較弱

高拔陞表示,過去一段時間本港出現夏季流感高峰期,過去幾星期公立醫院入住率持續處於高水平,至最近才稍為回落,公營醫療系統壓力稍為紓緩,惟部分醫院在不同時段仍錄得較多求診人數。

他續說,過去幾年無流感爆發,巿民對流感抵抗力較弱,年紀較小的兒童甚至無遇過呼吸道感染,「這個冬季是過去幾年首次沒有口罩令的冬季,加上目前社交活動增加,而上呼吸道感染是人與人接觸佔最多,因此估計情況可能會有較高數字。」

他重申,今個冬季要小心準備,強調要應對冬季高峰,先做好預防,「現時香港天氣開始轉涼,接種疫苗之後,其實要數星期才會得到有效保護。」他呼籲長者等高危人士把握「黃金時機」盡早接種流感疫苗,未接種過新冠疫苗的巿民亦要盡快把握接種。

他指出,以往流感季節,公立醫院約40%醫護會打流感針,但今年開打至今約四星期已錄得40%接種,形容是頗正面的現象。他相信港人經歷3年新冠疫情,已習慣要接種疫苗。

對於近日新冠個案有所增加,有專家更估計新冠高峰期最快下月展開,但因應流季節性流感高峰期的到來,普通科門診新冠關愛預約名額已取消。高拔陞回應指出,現時全港每天開出的新冠抗病毒藥物,逾40%來自私家醫生,顯示很多市民已在私家醫生接受治療,醫管局會加強監察,用好病床,必要時最後才會動用北大嶼山感染控制中心,甚至落馬洲河套應急醫院的病床。

至於公立醫院醫護人手不足的問題,高拔陞表示,醫管局過去一年已改善薪酬待遇及工作環境,形容初步已見到一些成效,醫護人手整體流失率已稍為回穩,「今年8月與去年同期比較,共增加約100名醫生,但醫療需求持續增加,要追上所需人手並不容易。」醫管局去年亦推出「大灣區醫療人才交流計劃」,至今已有逾80名醫護來港邊交流邊工作,高拔陞期望未來數年可引入至少數百人甚至更多,並延長交流一年的安排。

責任編輯: 趙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