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各界希望,即將公布的新一份施政報告推出有效措施,加強對照顧者的服務。

(香港文匯報記者 文森)因應本港早前發生多宗涉及照顧者的倫常慘案,香港特區政府於上月底設立「照顧者專線」,提供情緒支援和轉介服務等,至今已有逾3,000宗求助個案。多位香港立法會議員及社福界人士均期望,於本周三(25日)公布的新一份施政報告可以推出措施,加強對照顧者和獨居長者的服務。香港文匯報訪問多名年長的照顧者,有年近九旬的老婦行動不便,但就一直照顧長期臥床的丈夫,至丈夫數月前離世,更感孤苦,恐自己會在家孤獨離世而無人知曉。有照顧者期望施政報告出台措施,加強對他們的支援,包括降低申請長者長期護理資助的門檻。 

89歲患病婆婆 艱難照顧93歲臥床丈夫

89歲的麥婆婆一直與93歲丈夫同住在大角咀。她本身行動不便,要靠助行器才能站立行走,但要照顧臥床的丈夫,長期彎腰為丈夫換衣、擦洗、餵食,令腰肌扭傷,全身疼痛,「一郁就痛到喊,除咗死忍無辦法。」

麥婆婆(右一)在丈夫去世後,記憶力明顯衰退,社工協助她訓練記憶力。

社區組織協會社工半年前家訪時,麥婆婆正以淚洗面、手足無措。其丈夫已5天未能大便,腹脹痛楚,但麥婆婆無力將丈夫翻至俯臥,她見社工到訪,立即央求對方幫忙為丈夫翻身,讓她為丈夫塞入甘油條促進排便。社工見其丈夫健康情況差劣,急忙叫救護車將其送院救治。

類似這種無助情況,麥婆婆已不知道經歷過多少次,未能求助只能獨自應對,「沒辦法,捱得幾耐算幾耐。」丈夫入院後,她沒體力前往醫院探望,要靠社協派出的社區保姆協助才能到醫院探視丈夫,以及清理她難以進行的家務工作。

她的丈夫數月前病故,剩下其獨居,令她對生活感到心灰意冷。她本身患有高血壓等慢性病,要定期前往覆診及取藥,對她來講每次都是艱難的任務。她擔心社區保姆先導計劃中止,恐難以自理,「冇辦法,成世命苦,由得佢。」但她坦言最擔心自己有病在家中暈倒失救,「臭咗都冇人知。」

97歲瘦弱老伯 辛苦服侍無法站立妻子

社協社工上門探訪97歲的照顧者周先生(右)。

97歲的周先生是另一年長照顧者。他骨瘦如柴,自言「風吹都企唔穩」,但要照顧因嚴重骨質疏鬆,以至彎腰駝背無法站立的88歲妻子秋意婆婆,「買餸、煮飯、換洗,做唔到都要做,無辦法。」而他擔心自己較妻子早逝,妻子無人照顧,「萬一我去咗,佢唔知點算!」

「社區保姆」施援手 惟經費耗盡須中止

在「社區保姆」協助下,難以站立的秋意婆婆才難得出門見陽光。

夫妻倆目前只能依靠生果金為生,「睇醫生都冇錢,肉都唔敢買,一日兩餐捱命。」幸好有社區保姆協助才能處理家務,並協助扶秋意婆婆覆診。周先生每次出門亦十分擔心妻子在家中跌倒出事,「霞姐(社區保姆)真係好好人,又係鄰居,真係好幫得手。」社協透過社區保姆先導計劃為他們提供支援,惟該計劃已耗盡經費中止,周先生則希望政府支持繼續提供社區保姆計劃,「幫我哋呢啲困難家庭。」

68歲的莫女士要照顧76歲患心臟病的丈夫,直言每日擔驚受怕,「丈夫早幾日又無端暈倒,好彩冇跌傷,要即刻叫白車送院。」令她最感艱難的是經濟壓力,「出入都要錢,睇醫生、買餸食飯,全靠兩公婆兩份生果金,幾千蚊真係要精打細算。」

她本對政府將「護老者津貼」恒常化及提升至3,000元充滿期待,「每個月多三千蚊,對我哋基層已經好好使,幫到好多。」但她了解到申請門檻包括傷殘評估、5年前已在中央輪候冊輪候資助長期護理服務、沒有使用任何院舍照顧服務等,就感到失望,「我哋邊個知道有長期護理資助申請?仲要5年前就申請?尤其攞咗生果金就唔能夠申請,豈不是一加一減得個吉?」

她期望政府取消高門檻,讓照顧者家庭得到真正的幫助。

各界建言:定期上門醫療暫託 紓緩照顧者壓力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阮淑茵認為,特區政府設立照顧者專線出發點好,但由於需求太大,曾聽到有照顧者反映有緊急情緒輔導需要致電熱線,結果要隔兩三日才獲回電。她建議政府增加分流分類工作,盡快檢討熱線,找出改善空間。立法會福利事務委員會主席鄧家彪則期望,在增加照顧者服務的同時,還要加強對獨居長者的支援,故建議房屋署、社會福利署及醫院管理局一同制定高風險名冊。

鄧家彪昨日上午在接受電台訪問時表示,照顧者日以繼夜照顧親人已極為困身,未必有進行統一評估,建議政府在施政報告中展開更多支援照顧者服務,如不少照顧者不適卻無法外出求診,可以提供一些上門醫療服務,此外還可提供定期上門暫託服務,「讓照顧者休息兩個小時買嘢,需求都好大。」

倡制訂高風險名冊

阮淑茵建議政府加強有關照顧者專線的宣傳,讓更多有需要的照顧者使用熱線,包括可以在醫管局專科門診的藥袋寫上專線電話號碼「182183」,讓潛在服務對象得悉有專線求助,並檢視實際需求。

鄧家彪提到,在關注照顧者的同時還需要關注獨居長者問題。據資料顯示,目前有逾8,000名公屋獨居長者,其中有128名更為100歲或以上,加強獨居長者支援刻不容緩,希望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出以公屋作試點,制訂高風險名冊,確保其家中設立平安鐘,並提高鄰里支援及關愛隊優先措施等。

服務券購保姆服務

阮淑茵認同居家安老的社區支援照顧服務十分重要,但現在並不足夠。除了獨居長者外,她認為還應關注「雙老」個案,提議增加資助社區照顧服務種類和名額,及建議擴闊社區照顧服務券的使用範圍,如可以用於購買長者社區保姆服務。 

責任編輯: 趙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