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由未來科學大獎基金會、香港科技大學(下稱「港科大」)、百融雲創聯合主辦之科技論壇於科大隆重舉行。作為備受矚目的學界盛會——未來科學大獎周的系列活動之一,本次論壇邀得港科大副校長兼數學系講座教授、大數據生物智能實驗室主任、大數據研究所副所長汪揚,百融雲創CEO、清華大學金融科技研究院金融大數據研究中心聯席理事長張韶峰,特區政府資訊科技總監黃志光,未來科學大獎捐贈人、未來論壇理事、北極光創投創始管理合伙人鄧鋒,及未來論壇青年理事、計算機工程博士、港科大電子及計算機工程學系講座教授謝源,連同一眾專家學者、商業領袖、投資人及政界代表匯聚一堂,共同就人工智能發展、產學研融合分享觀點、碰撞思維,以尋找「公益+企業+高校」的新型合作方式,為香港科創擘畫未來。

特區政府創科工業局局長孫東透過視頻致辭。

論壇伊始,特區政府創科工業局局長孫東透過視頻致辭。他表示,人工智能是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浪潮的關鍵領域,是提升生產力的主導技術。最近,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出現更引發世界對於未來科技發展走向的高度關注。特區政府正按照去年公布的《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中所制定的發展策略,推出一系列政策措施,在今年度的財政預算案中預留了三十億元港幣支持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前沿科技領域的基礎研究,並鼓勵加速科研技術轉化。特區政府將與各界共同努力,加速建設香港成為國際創科中心。

以創造者為基礎的Web 3.0 共同走進智能時代

汪揚校長認為,Web3.0 則以創造者為基礎,收益將更多回歸創造者本身,是價值的重新評估與分配。

在主旨演講中,汪揚、謝源、張韶峰各自表達了對前沿科技的最新見解。汪揚首先以《Web3.0與人工智能: 挑戰與機遇》為題進行分享,他指出,當前的互聯網經濟尚屬 Web2.0階段,巨頭壟斷市場,而我們正談論的 Web3.0則以創造者為基礎,收益將更多回歸創造者本身,是價值的重新評估與分配。這場生態變化的前提是技術變革,但在浪潮中,我們仍要處理好諸如規模化、可持續性等方面的挑戰。

科大講座教授謝源表示,算力是重中之重,芯片架構要不斷創新,以獲得最佳性能表現。

謝源的演講主旨為《人工智能時代的算力芯片架構創新》,他表示自己過往二十年在工業界與學術界間來回切換,見證產業變遷,他觀察到,當邁入人工智能時代,算法、大數據、算力是取得成功的三項核心要素,其中算力是重中之重。若想掌握算力,則無法迴避芯片架構創新,因為芯片設計需要根據不同的應用場景、不同的數據來源,不同的業務需求而訂製,以獲得最佳性能表現。

百融雲創董事長張韶峰以企業視角洞察產業革新。

張韶峰則以《智能時代的企業智能化》為題,以企業視角洞察產業革新。他提到,未來,人工智能將成為用戶、客戶、供應商與企業溝通的第一介面,且所有的溝通將直接以人類語言完成。人工智能也將成為企業內部連接各個信息系統、數字化系統的信息中樞與調度中心,最終將變成企業的神經中樞,並將進一步帶來商業範式的變革。

香港正全力發展為國際創科中心 業界合力探索科技演化方向

會上,以「人工智能賦能科技行業『質變』」為主題,與會嘉賓亦展開一系列討論,共同探討未來科技演化方向。

北極光創投創始管理合伙人鄧鋒表示,生成式人工智能未來將對各行各業產生深遠影響,這場變化的到來相當迅速。

鄧鋒表示,ChatGPT橫空出世令產業界、投資界感到震撼,生成式人工智能未來將對各行各業產生深遠影響,並且這場變化的到來將相當迅速,例如鮮少有人想到,人工智能首先影響的是編程行業。當然,現在仍處於人工智能發展早期階段,未來的路將如何走,誰為贏家猶未可知,可以想見人工智能將顛覆各行各業。

特區政府資訊科技總監黃志光表示,我們不能抗拒亦不能逃避趨勢,而應該擁抱之。

黃志光表示,我們不能抗拒亦不能逃避趨勢,而應該擁抱之。政府也積極應用科技提升公共服務,例如此前有學生在郊外走失,正是通過使用人工智能技術分析、檢索大量圖片,大大縮窄了搜索範圍,最終成功完成營救。另外政府作為監管角色,需要緊跟形勢做好規管工作,例如保護知識產權及私隱等,達至與時並進。

在國家「十四五」規劃的支持下,香港正全力發展成為國際創科中心,創科生態越趨蓬勃,嘉賓表示要引進更多創科企業及人才到港發展,加大財政投入,更要用好香港的制度優勢、平台優勢,同時利用大灣區的龐大市場為科研產品提供使用場景、技術支持及製造能力,協同互補,共謀發展。

以科學精神影響世界

從左至右依次為:科大副校長兼數學系講座教授汪揚、特區政府資訊科技總監黃志光、科大講座教授謝源、百融雲創董事長張韶峰、北極光創投創始管理合伙人鄧鋒。

前沿科技發展,推動社會進步。今次論壇是對話探討亦是思想碰撞,不僅展現出專家學者的理想與熱忱,也為學科跨界合作開闢嶄新通道,為粵港澳大灣區科創發展注入全新動能。

未來科學大獎設立於2016年,現有「生命科學獎」、「物質科學獎」和「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三大獎項。自成立以來,未來科學大獎始終堅持以創新模式帶動更多民間資金推動中國基礎科學的研究,促進科學事業發展,以科學精神影響中國、影響世界、影響下一代。

七年間,無數學者上下求索,眾多名流鼎力共襄,共同成就「弘揚科學精神、禮讚科學成就」這一光榮願景。今後,未來科學大獎將繼續秉承初心,在聚焦學術前沿的同時不忘兼收並蓄,與全球學者共同探索科學技術的發展邊界。

責任編輯: 之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