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書練

「好一個明月皎潔的夜晚。」站在樂池指揮台上的香港中樂團藝術總監閻惠昌回頭一句感慨,就掀開了一場結合了昆曲表演的中樂音樂會序幕,舞台上的背景呈現一個圓圓的滿月。

「跨界」在今日不算新生名詞,「穿越」也是流行多年的表現手法。但香港中樂團和戲曲演員,尤其有「昆曲王子」之稱的張軍等合作的《月滿長生殿》還是令人欣喜。舞台的布置簡約而充滿東方美學意境,樂手們雖然都在背後,但配合劇情而奏響的樂曲對環境的渲染起到重要作用,尤其前排的琵琶引奏。加上一段哀怨綿長的宮廷愛情故事,觀眾恍若走入迷人的月宮中般。

張軍一人飾演兩個角色──現代的故事敘述者和古代的唐明皇交叉出現,只用長長的鬍鬚區別,乍看容易混淆,但在一個不用落幕的舞台上,似乎也只能這樣。

有人說中國戲曲其實是今日西方風行的音樂劇,但中國戲曲淵源流長,有不少既有規範,連手勢、腳步、功架、曲牌等都有嚴格規定,演員非十年八載的功夫,是難以拿捏出這種集音樂、舞蹈、文學、武術於一身的藝術。但要令這種充滿韻味的戲曲獲今日新一代欣賞,除了唱腔、技藝外,注入當代意識是難免的。

唐明皇與楊貴妃的愛情故事流傳已久,《月滿長生殿》顧名思義,是以清代大戲劇家洪昇所撰《長生殿》為藍本,其中的高潮要數「馬嵬驚變」一節,唐明皇因寵幸楊貴妃而醉生夢死致安祿山兵變,他偕楊妃倉皇出逃,途至馬嵬驛,軍士嘩變,逼他賜楊妃縊死。明皇不肯,貴妃卻慷慨自縊而死。成就了那句「一代紅顏為君絕」,也給這位煙花女子挽回尊嚴。

不過,愛情故事雖然可歌可泣,但一代君王因為一個女子而荒廢朝政,在今日觀眾看來,可謂瀆職,絕不可取。不知是否創作者以「月滿」來為這段有遺憾的愛情賦予新意?

此次以中樂演奏和昆曲表演結合,不但是跨界創新,更是跨地域合作。以香港這個東西文化匯聚之地為中心,將海峽兩岸藝術家凝聚,幕後創作班底來自台灣,台前演出則是江南水鄉孕育的戲曲演員。除了明星般的張軍外,還有飾演唐代音樂家李龜年的關棟天和飾演楊貴妃的單雯,以及飾演高力士的李鴻良,4位國家一級演員豈止同台獻藝,其各有鮮明的角色演繹也令人印象深刻,猶如舞台上那圓圓的月亮般柔和,充分展示昆曲作為「百戲之母」的獨特魅力。